[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沉降監測數據的煤礦老采空區場地穩定性定量評價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72795.0 | 申請日: | 2016-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92656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16 |
| 發明(設計)人: | 齊劍峰;王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北地質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1/02 | 分類號: | E02D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050031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沉降 監測 數據 煤礦 采空區 場地 穩定性 定量 評價 方法 | ||
1.一種基于沉降監測數據的煤礦老采空區場地穩定性定量評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1)在煤礦老采空區地表布置監測線,獲得地表沉降監測數據
布置方法為:針對開采工作面,按平行煤層走向布置至少1條監測線,垂直煤層走向布置至少3條監測線;
2)基于監測數據的地表變形特征初步分析
根據監測數據進行分析,進行兩個方面的分析:
(1)確定地表沉降最大下沉點位置
根據獲得的實測數據建立各沉降點和沉降量的下沉曲線圖,然后分析平行和垂直煤層走向的監測點沉降量,找出最大下沉點的位置及編號;
(2)判定主沉降是否結束
根據步驟(1)所確定的最大下沉點的下沉量與時間關系曲線及下沉速度曲線,與包含一般采空區地表下沉規律曲線的圖相對比,如果實際監測得到的下沉曲線模式進入了衰退期模式,可以判定采空區主沉降已經結束,如果老采空區的主沉降已經結束,即可認為老采空區場地的剩余沉降量等于殘余沉降量;即可依據此數據進行地表變形計算;
3)煤礦老采空區地表變形計算
對于緩傾斜煤層,采用概率積分法計算公式,下沉值:
傾斜:
曲率:
水平移動:
水平變形:
式中:W(x,y)為地表任意點的下沉值,坐標為x和y,單位mm;
ix(x,y)、KX(x,y)、UX(x,y)、εx(x,y)分別為地表任意點x方向的傾斜值,其中地表任意點坐標為x和y,單位mm/m;曲率值,單位10-3/m;水平移動值,單位mm;和水平變形值,單位mm/m;
iy(x,y)、Ky(x,y)、Uy(x,y)、εy(x,y)分別為地表任意點y方向的傾斜值,地表任意點的坐標為x和y,單位mm/m;曲率值,單位10-3/m;水平移動值,單位mm;和水平變形值,單位mm/m;W0、U0分別為地表充分采動的最大下沉值和最大水平移動值,單位mm;
其中,
D為工作面傾斜長度和走向長度確定的積分范圍,m2;
r為主要影響半徑,m;
η為下沉系數;M為開采煤層厚度,m;
α為煤層傾角,單位度;b為水平移動系數;
假定在荷載作用下或風化作用下,破裂巖體存在的空隙、裂隙和離層離縫完全閉合,下沉系數達到1,則最大殘余下沉系數的計算表達式為:
η′=1-η (1-7)
殘余下沉系數隨下沉時間的表達式為:
η′t=Ae-Bt (1-8),
其中,A和B均為確定的參數;
將殘余下沉系數η′t替換式(1-6)中的下沉系數η,就可以計算不同時期的最大殘余沉降量:
We=η′tMcos(α)(1-9)
再將We替換式(1-2)~(1-3)中的W0,用Web替換(1-4)~(1-5)中的U0,即可利用Matlab軟件編制程序計算殘余傾斜、曲率和水平變形的大小,然后繪制殘余下沉值等值線、傾斜值等值線、水平變形等值線和曲率值等值線圖;
4)老采空區場地穩定性評價
(1)根據得到的上述數據和圖,根據評價標準即可對老采空區場地的穩定性進行評價;場地穩定性評價標準依據《采空區公路設計與施工技術細則》進行,JTG/T-D31-03-2011;
(2)依據上述標準,將計算得到的殘余下沉值、傾斜值、水平變形值和曲率值4個指標進行綜合比對,并畫出對比圖;
(3)根據穩定性評價標準和對比圖畫出按穩定標準確定的分區界線,提取出坐標,將其投影到CAD圖上,就得到了老采空區場地穩定性評價分區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北地質大學,未經河北地質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7279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確定強夯有效加固深度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浮筏式排污集脫油裝置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