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量布裁剪裝置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267598.X | 申請日: | 2016-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5579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胡永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博秀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H7/02 | 分類號: | D06H7/02;B65H20/06;G01B11/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科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陸明耀;陳忠輝 |
| 地址: | 215124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裁剪 測量機構 輸送機構 布料 裁剪裝置 設備機架 測量 加工 自動化一體式 控制器電性 布料裁剪 布料傳送 測量過程 長度測量 固定設置 控制裝置 人工作業(yè) 人力資源 控制器 良品率 拉伸 蕾絲 匹配 生產成本 運作 保證 | ||
1.一種量布裁剪裝置,包括設備機架(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布料傳送的輸送機構、用于布料長度測量的測量機構、用于布料裁剪的裁剪機構、以及用于控制裝置整體運作的控制器,所述輸送機構、測量機構以及所述裁剪機構均與所述控制器電性連接并受其控制,所述輸送機構、測量機構及所述裁剪機構均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所述測量機構及所述裁剪機構均與所述輸送機構匹配對應;所述輸送機構包括第一傳送組件及第二傳送組件,所述第一傳送組件與所述第二傳送組件相匹配;所述第一傳送組件包括至少兩根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的第一輸送輥軸(52)、以及套設于所述第一輸送輥軸(52)上并由其帶動的第一輸送帶(51);所述第二傳送組件包括至少兩根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的第二輸送輥軸(62)、以及至少兩條套設于所述第二輸送輥軸(62)上并由其帶動的第二輸送帶(61);所述第二輸送帶(61)共設置有兩根,且兩根所述第二輸送帶(61)平行套設于所述第二輸送輥軸(62)上;所述第一輸送帶(51)及所述第二輸送帶(61)均傾斜設置,且二者的上端面均位于同一平面內,所述第一輸送帶(51)的相對高度高于所述第二輸送帶(61),所述第一輸送帶(51)上較高的一端為所述輸送機構的上料端,所述第二輸送帶(61)上較低的一端為所述輸送機構的下料端;所述第一輸送輥軸(52)及所述第二輸送輥軸(62)均與傳動電機固定連接并由其驅動,在所述第一輸送輥軸(52)及所述第二輸送輥軸(62)的帶動下,所述第一輸送帶(51)及所述第二輸送帶(61)的輸送方向及輸送速度均保持一致,所述輸送方向為由所述輸送機構的上料端向所述輸送機構的下料端方向;所述測量機構包括用于感應所述輸送機構上有無布料的光電感應組件、以及用于測量所述輸送機構上布料長度的長度測量組件,所述光電感應組件設置于靠近所述輸送機構的上料端的一側,所述長度測量組件設置于靠近所述輸送機構的下料端的一側;所述光電感應組件包括紅外發(fā)射頭(32)及相對應的紅外接收器(31),所述紅外發(fā)射頭(32)固定設置于兩根所述第二輸送帶(61)之間,所述紅外接收器(31)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所述紅外發(fā)射頭(32)及所述紅外接收器(31)的連線與所述第二輸送帶(61)的輸送方向垂直;所述長度測量組件包括測距輪(41)及用于所述測距輪(41)固定的連接桿(42),所述測距輪(41)借助所述連接桿(42)與所述設備機架(1)固定連接,所述測距輪(41)與所述控制器交互連接并由其驅動,當所述長度測量組件運行時,所述測距輪(41)緊貼于所述輸送機構上所傳送的布料的表面,并借助二者表面的摩擦力使所述測距輪(41)轉動;所述裁剪機構包括可活動地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用于布料裁切的裁剪刀(21),以及固定設置于所述設備機架(1)上、用于布料裁剪過程中為所述裁剪刀(21)提供應力的裁剪臺(22),所述裁剪刀(21)與所述裁剪臺(22)匹配對應;所述裁剪刀(21)固定設置于伸縮氣缸的氣缸軸上并由其驅動,所述裁剪刀(21)的刀身方向與所述第一輸送帶(51)及所述第二輸送帶(61)的輸送方向相垂直;所述裁剪臺(22)設置于所述第一輸送帶(51)及所述第二輸送帶(61)之間,所述裁剪臺(22)的上端面低于所述第一輸送帶(51)及所述第二輸送帶(61)上端面所在的平面,所述裁剪臺(22)的上端面與所述第一輸送帶(51)及所述第二輸送帶(61)上端面所在的平面相平行。
2.一種量布裁剪裝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裝置準備步驟:向控制器內輸入需要裁剪的布料長度D,并根據(jù)實際加工需要對裝置進行組裝及調試,記錄相關數(shù)據(jù)參數(shù)并將其輸入所述控制器內,將裁剪刀(21)與紅外發(fā)射頭(32)在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上做投影,并將該方向上二者投影間的距離記為D1,再將所述紅外發(fā)射頭(32)與測距輪(41)的輪心在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上做投影,并將該方向上二者投影間的距離記為D2;
S2、布料上料步驟:將布料由所述輸送機構的上料端開始上料,所述輸送機構帶動所述布料沿輸送方向運動,當所述布料經過所述紅外發(fā)射頭(32)上方時,紅外信號的傳輸被阻斷,所述控制器隨即控制所述測距輪(41)進入準備狀態(tài);
S3、布料測量步驟:在所述輸送機構的帶動下,所述布料持續(xù)運動,當所述布料運行至所述測距輪(41)下方時,所述測距輪(41)與所述布料的上表面接觸,并在二者摩擦力的作用下開始轉動,所述控制器實時接收所述測距輪(41)的轉動信號,并將所述測距輪(41)的行進長度記為D3,當D3=D-D1-D2時,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輸送機構停止運動并將所述測距輪(41)的行進長度數(shù)據(jù)清零;
S4、布料裁剪步驟:所述輸送機構停止運動后,所述控制器驅動裁剪刀(21)向下運動,在裁剪臺(22)的配合下所述裁剪刀(21)完成布料裁剪,隨即所述控制器驅動所述裁剪刀(21)向上復位;
S5、布料下料步驟:所述裁剪刀(21)復位完成后,所述控制器驅動所述輸送機構內的第二輸送帶(61)開始運動,裁剪完成后的布料由所述輸送機構的下料端開始下料,當所述布料的末端離開所述紅外發(fā)射頭(32)上方時,紅外信號的傳輸恢復,所述控制器隨即控制輸送機構整體恢復運作,此時可重復S2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博秀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蘇州博秀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67598.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