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送數據的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61248.2 | 申請日: | 2016-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064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31 |
| 發明(設計)人: | 賀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2/02 | 分類號: | H04W5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江舟,李靈潔 |
| 地址: | 518057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送 數據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數據發送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發送數據的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物聯網應用需求倍增,各大公司相繼推出支持長期演進(Long-Term Evolution,簡稱為LTE)機器類型通訊(MTC)規格的Cat.0和Cat.1晶片組,期攜小尺寸、低功耗及低成本等特點,搶進機器對機器(M2M)通訊應用領域,可望進一步擴大LTE在物聯網的市場范疇。而LTE-M比終端裝置即將面世的Cat1和R12里的Cat0更好,將是中國大陸廠商進M2M市場的主要目標技術。部分廠商將直接越過cat0/1直接投入LTE-M。LTE-M才是M2M廠商最終關注焦點,cat0/1只是過渡性。歐洲電信運營商也在LTE-M基礎建設。
由于物聯網芯片的特殊應用場景,其通信量較小且通信頻率較低,但具有與傳統手機完全不同的特點,那就是數量多,某些情況下必須依靠干電池運行10年的時間。針對這樣的特點,終端芯片的低功耗化是LTE-M正在探討并需要實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性,而發射所耗費的功率,在模塊的功耗上占據相當大的部分。所以如果能在發射時將原始數據進行一定程度的壓縮,會降低模塊在發射上所消耗的功率,尤其是在弱信號的情況下,效果會比較明顯。
相關技術中的LTE技術有對IP包頭進行壓縮的技術,也有對整個數據包進行壓縮的,其目的是可以有效的提供無線頻譜資源的利用率。
但是相關技術并不會動態的判斷是壓縮數據所需要的功耗多,還是發射數據所需要的功耗多,如果在任何場景下都對數據進行壓縮,尤其是強信號下,也許會適得其反。
針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目前尚未發現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發送數據的方法及裝置,以至少解決相關技術中發送數據功耗過大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發送數據的方法,包括:獲取待發送的第一數據,以及用于表征發送端工作性能的工作參數;根據所述工作參數判斷壓縮所述第一數據后再進行發送所需要的總功耗是否小于直接發送所述第一數據所需要的功耗;在判斷結果為是時,將所述第一數據進行壓縮后再發送。
可選地,所述工作參數包括以下至少之一:信號強度、信噪比、壓縮狀態時的工作電流、壓縮狀態時的工作電壓、射頻發射數據時的工作電流、射頻發射數據時的工作電壓、空閑狀態時的工作電流、空閑狀態時的工作電壓。
可選地,根據所述工作參數判斷壓縮所述第一數據后再進行發送所需要的總功耗是否小于直接發送所述第一數據所需要的功耗包括:計算壓縮所述第一數據所需要的功耗W1、發送第二數據所需要的功耗W2、以及發送所述第一數據所需要的功耗W3,其中,所述第二數據為對所述第一數據進行壓縮后的數據;判斷W1加上W2的和是否小于W3。
可選地,通過以下公式計算W1、W2、W3:
W1=((I2*V2)-(I0*V0))*T2;
W2=((I1*V1)-(I0*V0))*T1*S1;
W3=((I1*V1)-(I0*V0))*T1*S;
其中,I1為所述發送端在射頻發射數據時的工作電流,V1為所述發送端在射頻發射數據時的工作電壓,I0為所述發送端在空閑狀態時的工作電流,V0為所述發送端在空閑狀態時的工作電流,I2為所述發送端在壓縮狀態時的工作電流,V2為所述發送端在壓縮狀態時的工 作電流,T1為所述發送端發送單位數據所需要的時間,T2為所述發送端壓縮所述第一數據所需要的時間,S為所述第一數據的數據量,S1為所述第二數據的數據量。
可選地,所述I2為第一預設值;所述V2為第二預設值;所述T2為根據所述S和預設壓縮速率計算得到;所述S1為根據所述S和壓縮算法的壓縮率計算得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6124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