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秸稈全量粉碎還田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57060.0 | 申請日: | 2016-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239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敏;王序儉;曹肆林;盧勇濤;營雨琨;秦朝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疆農墾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D43/08 | 分類號: | A01D43/08;A01D4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832000 新疆維***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秸稈 粉碎 還田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農田作業機械,具體地說是一種秸稈全量粉碎還田機。
背景技術
農作物秸稈粉碎還田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有明顯的增產效果。
目前使用的秸稈粉碎還田機都是將農作物秸稈離地面8cm以上的部分粉碎還田,離地面0~8cm的秸稈和地面以下的根部依然留在田里,沒有粉碎;這一部分秸稈木質素含量最多。由此帶來的問題是:這部分秸稈(殘茬)被犁地翻埋入土后,不易腐爛,來年整地后將暴露在地表或淺埋在土里,這將為后續的播種作業造成極大障礙,作物殘茬影響播種鴨嘴入土、刺穿地膜,影響種子的出苗和生長。目前只有耗費大量的人工進行揀拾,消耗了大量勞動力,增加了生產成本,而且容易延誤農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耗用動力較小、使用可靠、能將秸稈整株粉碎的秸稈全量粉碎還田機。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的:一種秸稈全量粉碎還田機,包括導禾器、拔莖輥、傳動機構、機架、定刀片、動刀片、甩刀軸和罩殼,其特征是:導禾器和拔莖輥安裝在機架前面,動刀片鉸接在甩刀軸上、安裝在拔莖輥后面,甩刀軸安裝在機架上,定刀片安裝在罩殼上,限深輪位于機器的最后面。
上述秸稈全量粉碎還田機,其特征是:拔莖輥是由兩個圓盤組成,圓盤直徑為300mm~380mm,圓盤與地平面的夾角α=15°~30°。
上述大型秸稈粉碎還田機,其特征是:動刀片是Y型粉碎刀或直線型粉碎刀。
使用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能將秸稈整株拔起,然后粉碎,實現了作物秸稈全量粉碎還田,有利于秸稈在土壤中腐爛,使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從而改善土壤結構。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附圖2是本發明的俯視圖。
附圖的編碼為:1、導禾板,2、拔莖輥,3、傳動機構,4、機架,5、定刀片,6、動刀片,7、甩刀軸,8、罩殼,9、限深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在附圖1和附圖2中,本發明包括導禾器(1)、拔莖輥(2)、傳動機構(3)、機架(4)、定刀片(5)、動刀片(6)、甩刀軸(7)、罩殼(8)和限深輪(9)。導禾器(1)安裝在機器的最前面,拔莖輥(2)安裝在導禾器末端、機架(4)前面,動刀片(6)鉸接在甩刀軸(7)上、其旋轉軌跡位于拔莖輥(2)后面,甩刀軸(7)安裝通過軸承安裝在機架(4)上,定刀片(5)安裝在罩殼(8)上,定刀片(5)有3~5排,限深輪(9)位于機器的最后面。
拔莖輥(2)是由兩個圓盤組成,圓盤直徑為300mm~380mm,圓盤與地平面的夾角α=20°。
動刀片(6)是Y型粉碎刀或直線型粉碎刀。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是:拖拉機與秸稈全量粉碎還田機連接并牽引秸稈全量粉碎還田機前進;動力由拖拉機動力輸出軸通過萬向節傳動軸傳給秸稈全量粉碎還田機的傳動機構,帶動拔莖輥和甩刀軸及動刀片高速旋轉,首先導禾器將作物莖稈向中間收攏、導向拔莖輥,拔莖輥將莖稈抓取并拔出地面、然后向后向上拋送,隨后高速旋轉的動刀片將莖稈向上撿起,在定刀片的配合下,依靠撞擊、撕扯、剪切的力量將整株莖稈粉碎,然后拋撒到地面。實現了農作物秸稈全量粉碎還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疆農墾科學院,未經新疆農墾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570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