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慢性腎性貧血的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53325.X | 申請日: | 2016-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708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20 |
| 發明(設計)人: | 宋桂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宋桂俠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7/06;A61P13/12 |
| 代理公司: | 連云港潤知專利代理事務所 32255 | 代理人: | 趙自強 |
| 地址: | 222000 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慢性 性貧血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慢性腎性貧血的中藥。
背景技術
慢性腎性貧血是由于各種器質性腎臟疾病,引起慢性腎功能衰竭所致貧血稱為慢性腎性貧血。患者可見一般貧血表現如:面色蒼白、乏力、心悸、氣短等癥狀,而貧血癥狀常常被原發腎臟疾患及腎功能衰竭的癥狀所掩蓋。只有原有腎臟疾患進展很緩慢,腎衰癥狀不典型時,貧血才成為腎衰患者重要癥狀。貧血程度與腎臟原發疾患無關,與腎衰程度粗略相關,但在多囊腎所致腎性貧血時稍有例外,貧血程度常較其他疾患所致腎性貧血為輕,原因與多囊腎發生慢性功能衰竭時,其產生EPO的細胞相對殘留較多有關。部分患者臨床上有出血傾向,如皮膚出血,鼻、口腔黏膜滲血,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等。
腎性貧血發病機制復雜,臨床常采用綜合治療方法。對于處于慢性腎功能不全期(氮質血癥期)患者,一般無癥狀者不需治療貧血,對于腎功能急劇惡化者,需采用同種腎移植,定期血透或持續腹膜透析治療,據慢性腎衰腎病本身治療方法不同,對腎性貧血的治療亦有區別。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慢性腎性貧血的中藥,以純天然的中草藥為原料,標本兼治,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治療慢性腎性貧血的中藥,是由中草藥干姜、巖白菜、血風藤、野核桃仁、雙參、柘木白皮、葫蘆巴、千針萬線草、櫻桃葉、土當歸、蘭花參、牛馬藤、一葉荻、竹葉蘭、羅漢松實、大地棕根、香木菌桂、莎木面、雀翹組成。
單劑藥量為干姜12g、巖白菜8g、血風藤15g、野核桃仁15g、雙參8g、柘木白皮10g、葫蘆巴12g、千針萬線草5g、櫻桃葉8g、土當歸8g、蘭花參8g、牛馬藤15g、一葉荻10g、竹葉蘭8g、羅漢松實12g、大地棕根15g、香木菌桂12g、莎木面10g、雀翹8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7天為一療程。
各中藥的藥理作用
干姜:溫中逐寒、回陽通脈,主治心腹冷痛、吐瀉、肢冷脈微、寒次喘咳、風寒濕痹、陽虛吐、衄、下血;巖白菜:滋補強壯、止血、止咳,主治虛弱頭暈、勞傷咳嗽、吐血、咯血、淋濁、白帶、腫毒;血風藤:補益氣血、祛風活絡,主治氣血虧損、風濕疼痛、跌打損傷;野核桃仁:補養氣血、潤燥化痰、益命門、利三焦、溫肺潤腸,主治虛寒咳嗽、下肢酸痛;雙參:益腎補氣、活血調經,主治腎虛腰痛、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經閉;柘木白皮:補腎固精、涼血、舒筋,主治腰痛、遺精、咯血、嘔血、跌打損傷;葫蘆巴:補腎陽、祛寒濕,主治寒疝、腹脅脹滿、寒濕腳氣、腎虛腰酸、陽痿;千針萬線草:健牌、養肝、益腎,主治體虛貧血、精神短少、頭暈心慌、耳鳴眼花、潮熱、遺精、腰痛腳弱、月經不調、帶下淋瀝、小兒疳積;櫻桃葉:溫胃、健脾、止血、解毒,主治胃寒食積、腹瀉、吐血、瘡毒;土當歸:除風和血、發汗鎮痛、利尿消腫、疏風補虛,主治脾胃虛寒泄瀉、虛寒咳嗽;蘭花參:補虛、解表,主治虛損勞傷、咳血、衄血、自汗、盜汗、婦女白帶、傷風咳嗽、胃痛、瀉痢、刀傷;牛馬藤:行血補血、通經活絡,主治風濕疼痛、四肢麻木、貧血、月經不調;一葉荻:活血舒筋、健脾益腎,主治風濕腰痛、四肢麻木、偏癱、陽痿、面神經麻痹、小兒麻痹后遺癥;竹葉蘭:補肺、健脾、益腎,主治氣虛咳嗽、頭暈耳鳴、吐血、外傷骨折;羅漢松實:補腎、益肺,主治血虛面色萎黃、心胃痛;大地棕根:補虛、調經、祛風濕、行瘀血,主治虛勞咳嗽、遺精、白濁、崩漏、帶下、風濕痹癱、跌打損傷;香木菌桂:補肝腎、健腰膝外用,主治癰、疔及腫毒、內服,主治百日咳;莎木面:溫中健脾,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雀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止癢,主治腸炎、痢疾、蛇、狗咬傷、瘡癤腫毒、瘰疬、帶狀皰疹、濕疹、皮炎、皮膚瘙癢癥、痔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以純天然的中草藥為原料,標本兼治,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不易復發。
具體實施方式
中草藥配比:干姜12g、巖白菜8g、血風藤15g、野核桃仁15g、雙參8g、柘木白皮10g、葫蘆巴12g、千針萬線草5g、櫻桃葉8g、土當歸8g、蘭花參8g、牛馬藤15g、一葉荻10g、竹葉蘭8g、羅漢松實12g、大地棕根15g、香木菌桂12g、莎木面10g、雀翹8g。
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飯后服用,7天為一療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宋桂俠,未經宋桂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5332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調理陽虛體質的調理餐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治療胃寒胃痛的中藥湯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