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硅橡膠自粘膠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52719.3 | 申請日: | 2016-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3349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3 |
| 發明(設計)人: | 陸志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瑞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J183/06 | 分類號: | C09J183/06;C09J11/06;C09J11/04 |
| 代理公司: | 泉州勁翔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16 | 代理人: | 王小明 |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自粘膠 硅橡膠 聚二甲基硅氧烷 含硼化合物 二氧化硅 硫化成型 羥基乙烯 基硅油 自粘性 羥基 制備 絕緣硅橡膠 補強作用 共混接枝 乙烯基 硫化 側鏈 絕緣 配比 鐵紅 主鏈 自粘 生產工藝 擠出 引入 加工 | ||
本發明涉及自粘膠及其生產工藝,公開了一種硅橡膠自粘膠,其原料包括按重量計算的以下組分:羥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50?70份、含硼化合物0.5?5份、羥基乙烯基硅油3?20份、二氧化硅10?30份、鐵紅0.2?0.5份;還包括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在相應配比情況下,將羥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含硼化合物和羥基乙烯基硅油三者共混接枝,在主鏈中生成Si?O?B和在側鏈中引入乙烯基,賦以材料即有自粘性又可在高溫下硫化;在二氧化硅補強作用下,該絕緣硅橡膠自粘膠容易加工,可擠出硫化成型,硫化成型后的自粘產品,機械強度好,自粘性強,絕緣強度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自粘膠及其生產工藝,尤其涉及了一種硅橡膠自粘膠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硅橡膠自粘帶是一種特殊的高壓絕緣包扎材料,廣泛應用于高壓電機的線圈及電力系統輸配變電設備的絕緣防護。申請號為201210552183.9的國家專利申請公布了一種加強型硅橡膠自粘性絕緣膠帶,采用在棉纖維布上下兩面分別涂布硅橡膠膠粘劑層,由于專利采用固體硅橡膠生產膠黏劑,膠黏劑呈固態,在棉纖維布上下兩面涂布膠黏劑時,涂布困難,生產工藝較繁瑣,自粘性差且不穩定,膠帶儲存時間短。國家專利201310358579.4公布了一種用于有機硅自粘帶的硅橡膠及其合成工藝,甲基乙烯基MQ硅樹脂為硅橡膠自粘膠的自粘劑,自粘膠在開煉機上開煉時粘輥,出片困難;當硅橡膠成型硫化后,由于硅樹脂之間的粘接力低,自粘性差,自粘膠帶施工一段時間后容易脫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工容易,性能較好,可直接擠出成型的硅橡膠自粘膠及其制備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一種硅橡膠自粘膠,其原料包括按重量計算的以下組分:羥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50-70份、含硼化合物0.5-5份、羥基乙烯基硅油3-20份、二氧化硅10-30份、鐵紅0.2-0.5份。
羥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羥基乙烯基硅油都與含硼化合物反應,含硼化合物作為這兩種材料的擴鏈劑,其中羥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作為主體材料,含硼化合物作為改性主體材料,含硼化合物使主體材料具有自粘性,羥基乙烯基硅油也是改性主體材料,羥基乙烯基硅油使主體材料側鏈帶乙烯基,使主體材料可以在高溫下硫化。二氧化硅可提高生產產品的硬度、機械強度和加工性能。羥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為無毒性。羥基乙烯基硅油可使二氧化硅與羥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混合在一起,羥基乙烯基硅油處理二氧化硅時需要在高溫下處理才具有較好的效果,這樣生產的自粘膠保質期會更長。
作為優選,羥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粘度為80-1000萬厘斯。
作為優選,含硼化合物為硼酸、硼酐、硼酸三甲酯、硼酸三乙酯、硼酸三丙酯、硼酸正丁酯中的一種或幾種。
作為優選,羥基乙烯基硅油的運動粘度小于或等于60mm2/s。
硅橡膠自粘膠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將羥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含硼化合物和羥基乙烯基硅油一起投入到真空捏合機中攪拌均勻形成混合物料,并升溫至60-80℃;
溫度升至60-80℃,使羥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羥基乙烯基硅油與含硼化合物進行反應;
步驟b.在混合物料中投入二氧化硅并攪拌均勻,最后加入鐵紅并攪拌均勻,將溫度升高至155±5℃,持續抽真空2-3h,后經擠出或模壓出料,再冷切并密封保存,得硅橡膠自粘膠。經擠出或模壓得到的硅橡膠自粘膠容易硫化成型。
升溫至155±5℃,可使含硼化合物與羥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羥基乙烯基硅油進一步反應,以及使二氧化硅分散均勻;在155±5℃的溫度下抽真空,可將混合物料中產生的水分、小分子物質脫除,提高產品的絕緣強度、導電性能和機械性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瑞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瑞森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5271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