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現場管道探傷的可移動拍片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51512.4 | 申請日: | 2016-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588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嚴恒靜;章琴;江雯;孫樹楠;劉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化學工程第三建設有限公司;安徽三興檢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3/04 | 分類號: | G01N23/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東 |
| 地址: | 232038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現場 管道 探傷 移動 拍片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探傷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現場管道探傷的可移動拍片裝置。
背景技術
探傷,是探測金屬材料或部件內部的裂紋與缺陷。常用的探傷方法有射線探傷、超聲波探傷、磁粉探傷、滲透探傷、渦流探傷等方法。射線探傷是利用X射線或γ射線在穿透被檢部件各部分時強度衰減的不同,來檢測被檢部件中缺陷的一種無損檢測方法。
施工過程中,為了確保工程質量,每一道焊縫都要進行無損探傷。最常用的探傷設備為X射線探傷機。由于施工經常趕工期,不能等到所有管道的焊縫檢測完畢后再進行安裝施工,通常是管道安裝完畢后,再對管道焊縫進行探傷。由于安裝好的管道通常處于架空狀態,離地較高,若要對管道進行X射線探傷,需要為X射線探傷機搭設腳手架作為檢測平臺,不僅工作量很大,還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嚴重影響工程進度。
對管道進行X射線探傷時,管道上的每條焊縫至少要拍片6次,即至少選取焊縫的6個位置進行探傷。而X射線探傷機在管道上移動不便,嚴重制約了檢測速度,探傷效率低。若人工操作,檢測人員在移動X射線探傷機的過程中極易發生安全事故,而且X射線對人體具有一定的輻射,對檢測人員來說,探傷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險性。現場檢測人員不能直接手持X射線探傷機進行探傷,一般采用將X射線探傷機用尼龍膠帶綁在管道上,拍片一次后解開尼龍膠帶并移動X射線探傷機一次,再用尼龍膠帶固定住X射線探傷機進行拍片。如此循環,由于手動操作,探傷效率極低。對于如何實現對管道焊縫的全方位探傷,并提高探傷效率,是一個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1.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用于現場管道探傷的可移動拍片裝置,結構設計合理,制作簡單,不僅能避免給X射線探傷機專門搭建檢測平臺,減少工程成本,還實現了對管道焊縫的全方位探傷,對同一管道上的焊縫進行探傷時,省去了反復拆裝的麻煩,大大提升了探傷效率,加快了工程進度,并能使檢測人員在探傷過程中遠離探傷區域,減少射線探傷對檢測人員的傷害,給工程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證。
2.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現場管道探傷的可移動拍片裝置,包括支撐架、運行機構和行走機構,所述的支撐架安裝在待測管道外表面,所述的運行機構安裝在支撐架上,所述的行走機構位于運行機構和待測管道之間。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支撐架包括固定圈、固定連接端和連接桿,所述的固定圈套在待測管道上,所述的固定圈有兩個且分別位于待測管道上的焊縫兩側,所述的固定圈上設置有固定連接端,所述的焊縫兩側的固定圈上的固定連接端通過連接桿連接到一起,所述的連接桿面向待測管道的一側設置有滑槽。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運行機構包括軌道、主動輪、從動輪和皮帶,所述的軌道固定于連接桿上,所述的主動輪與從動輪被皮帶包裹住并位于軌道內。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行走機構包括上移動部和下移動部,所述的上移動部與皮帶相連,所述的下移動部與被測管道外表面相接觸。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上移動部和下移動部均通過卡環固定在X射線機上,所述的上移動部為齒輪,所述的下移動部為滾輪。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主動輪設置有電機,所述的電機通過遙控裝置控制。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從動輪為齒輪和滾輪,齒輪和滾輪間隔放置。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地改進,所述的固定圈與軌道均可拆卸,所述的軌道設置有突起。
3.有益效果
采用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顯著效果:
(1)本發明的一種用于現場管道探傷的可移動拍片裝置,包括支撐架、運行機構和行走機構,支撐架安裝在待測管道外表面,運行機構安裝在支撐架上,行走機構位于運行機構和待測管道之間,支撐架給整個裝置提供穩定支撐,尤其是給運行機構中的軌道提高支撐點,運行機構和行走機構的組合使X射線機在待測管道外表面自由繞行,方便X射線機找準探傷位置,提高探傷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化學工程第三建設有限公司;安徽三興檢測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化學工程第三建設有限公司;安徽三興檢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5151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