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無線數據傳輸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51028.1 | 申請日: | 2016-04-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057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21 |
| 發明(設計)人: | 鐘建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C17/02 | 分類號: | 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44287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楊雪梅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線 數據傳輸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數據傳輸方法及裝置,其中方法包括:配置多個無線通信設備使用客戶識別模塊信息的時間段信息;根據多個無線通信設備使用客戶識別模塊信息的時間段信息,分時建立每一個無線通信設備與服務器的連接;將與每一個無線通信設備對應的檢測設備的數據信息通過對應的無線通信設備經運營商網絡發送至服務器。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各個無線通信設備分時共享客戶識別模塊信息,在相應的時間段內與服務器建立連接進行數據信息的傳遞,可以大大降低使用無線通信設備的物聯網場景的通信費用,有利于無線通信技術在物聯網應用中的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無線數據傳輸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電、水、煤氣等資源是現代人必不可少的資源,而其計量與抄收是一個重要的商業環境。傳統管理方法是采用人工抄收結算,具有一致性差,易出錯,管理難度大,成本高的特點。
現在很多電表、水表、氣表等各種計費裝置,正在逐步由之前的人工抄表換代為智能自動抄表,也就是進入所謂的萬物互聯,即物聯網時代。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或者3G、2G技術是實現萬物互聯的一種通信方式,每個電表都需要一個客戶識別模塊,簡稱SIM卡,但是使用過程中,每個SIM卡(號碼)都有一定的月租費或流量費。對于電表這種大部分時間沒有數據發送,且每次發送數據量有小,每一個電表配一個SIM卡去完成通信,使用費用會太高。
也可以利用ZigBee(又稱紫蜂協議)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進行數據傳輸,可以減少工程的布線復雜度,提高數據通信的可靠性,但是由于需要在各個小區域內設置一個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組無線服務技術)模塊,在大量電表使用時,還是要布網,因此初始的實施費用和后續使用費用還是比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線數據傳輸方法及裝置,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自動抄表技術布網實施難度大,成本高以及通信費用限制自動抄表的推廣的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無線數據傳輸方法,包括:
配置多個無線通信設備使用客戶識別模塊信息的時間段信息;
根據多個無線通信設備使用客戶識別模塊信息的時間段信息,分時建立每一個無線通信設備與服務器的連接;
將與每一個無線通信設備對應的檢測設備的數據信息通過對應的無線通信設備經運營商網絡發送至所述服務器。
其中,所述配置多個無線通信設備使用客戶識別模塊信息的時間段信息的步驟包括:
確定多個無線通信設備使用所述客戶識別模塊信息的時間段長度;
根據多個無線通信設備使用所述客戶識別模塊信息的時間段長度、各個無線通信設備的ID和預設時間間隔確定每一無線通信設備使用所述客戶識別模塊信息的初始時刻;
其中所述預設時間間隔為多個無線通信設備中的最后一無線通信設備結束使用所述客戶識別模塊信息到多個無線通信設備中的第一無線通信設備再次開始使用所述客戶識別模塊信息的預設時間段長度。
其中,所述根據多個無線通信設備使用所述客戶識別模塊信息的時間段長度、各個無線通信設備的ID和預設時間間隔確定每一無線通信設備使用所述客戶識別模塊信息的初始時刻的步驟包括:
獲取多個無線通信設備的ID,并根據獲取的ID為每一無線通信設備分別分配一序列號,其中各個序列號從1到N依次排列,N為無線通信設備的數目;
根據N個無線通信設備的序列號和N個無線通信設備使用所述客戶識別模塊信息的時間段長度得到N個無線通信設備的第一參考值;
根據N個無線通信設備使用所述客戶識別模塊信息的時間段長度和所述預設時間間隔得到第一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5102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無線遠程抄表系統電源管理方法
- 下一篇:一種煤礦井下輸送設備智能監控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