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制備六方結構WO3.0.33H2O/C粉末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48099.6 | 申請日: | 2016-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4261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3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志偉;李平;曲選輝;秦明禮;董源;李瑞文;杜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M4/48 | 分類號: | H01M4/48;H01M4/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廣友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張仲波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制備 結構 wo sub 0.33 粉末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功能納米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制備六方結構WO3.0.33H2O/C 粉末的方法。
背景技術
為了解決能源和環境污染的危機,電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的注意。在眾多潛在的能源材料中,鋰離子電池由于具有高的電勢和高的能量密度在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儲存領域成為最有潛力的電池候選者。同時,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需要高的比容量、低的價格、優異的電導率和電化學穩定性。就目前情況來看,石墨由于具有合理的比容量和可逆的充放電性能成為標準的電極材料。但其缺點是容量比較低。同時,一些過渡族金屬氧化物也越來越多的被用作鋰離子電池陽極材料被用來研究。
WO3及其水合物WO3·χH2O由于具有較高的理論儲存鋰的容量和環境友好性被越來越多的研究。對于WO3陽極材料來說,由于其體積在鋰離子電池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很明顯的變化,這將會導致活性材料和集流體之間的電子傳導降低,同時也降低了電極的循環穩定性。WO3·0.33H2O/C作為一個具有正交和六方結構的材料,也受到了一些關注和研究。多層的結構和形貌使其在鋰離子電池充放電循環中更好的存儲和釋放鋰離子,從而提高了鋰電性能,為今后相似類型的材料在電池方面的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簡單、高效、低成本制備六方結構WO3.0.33H2O/C粉末的方法。
一種制備六方結構WO3.0.33H2O/C粉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將鎢源、尿素、硝酸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溶液,其中鎢源和尿素的摩爾比為0.05~0.15:1;
2)將混合溶液在封閉電爐上加熱并攪拌,溶液揮發濃縮成WO3.0.33H2O粉末;
3)將制備的WO3.0.33H2O粉末研磨后,和一定量的無水葡萄糖一起加入到反應釜中進行水熱反應,反應溫度控制在150~200℃范圍內,時間為4~6小時,反應結束后得到WO3.0.33H2O/C粉末。其中WO3.0.33H2O粉末和無水葡萄糖的質量比為4:(1~8)。
步驟1)所述鎢源還可以為鎢酸銨、偏鎢酸銨或仲鎢酸銨。
步驟3)所述的步驟b中的WO3.0.33H2O粉末的粒徑為50~300nm,所述的步驟c中的WO3.0.33H2O/C粉末的粒徑為100~500nm。
本發明所提出的制備六方結構WO3.0.33H2O/C粉末的方法,尚未見文獻和應用報道。制備方法成本低,工藝簡單,并能夠大規模應用。而納米顆粒的 WO3.0.33H2O/C由于其小尺寸、結構穩定和具有特殊孔道的特點,能縮短Li+在材料中的擴散路徑,從而提高其電化學性能。
該方法具有以下優點:
1)利用溶液中各原料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在十幾分鐘內簡便快捷地制備出 WO3.0.33H2O粉末;
2)制備的WO3.0.33H2O/C粉末,具有特殊的介孔結構,提高了鋰離子的傳輸能力。
3)利用溶液燃燒合成和水熱法結合的優點,通過對原材料反應的精確控制,從而達到制備納米級別的WO3.0.33H2O/C粉末。
4)設備簡單,工藝流程短,效率高,成本低,適合規模化工業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制備的WO3.0.33H2O/C粉末的XRD圖譜;
圖2為本發明制備的WO3.0.33H2O/C粉末的FESEM照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科技大學,未經北京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4809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玻璃門上、下鉸鏈結構
- 下一篇:多功能方便提手
- 一種Bi<sub>2</sub>WO<sub>6</sub>-BaTaO<sub>2</sub>N復合光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Bi<sub>2</sub>WO<sub>6</sub>-SrTaO<sub>2</sub>N復合光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多孔微納結構WO<sub>3</sub>氣敏涂層及其制備方法
- 一種用于電致變色的花簇狀WO<sub>3</sub>薄膜的制備方法
- 石墨相氮化碳負載氧化鎢/鎢酸鉍光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 三氧化鎢
- 一種刻蝕WO<sub>3</sub>納米薄膜的方法
- 一種WO<sub>3</sub>/MoO<sub>3</sub>復合電致變色膜的制備方法
- 一種臭氧改性WO<sub>3</sub>薄膜光電極的方法
- 軟件生成裝置和軟件生成方法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