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SHF波段微型微波雙工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43447.0 | 申請日: | 2016-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624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戴永勝;陳相治 | 申請(專利權)人: | 戴永勝;陳相治 |
| 主分類號: | H01P1/20 | 分類號: | H01P1/20;H01P1/208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業騰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翁斌 |
| 地址: | 210094 江蘇省南京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shf 波段 微型 微波 雙工器 | ||
1.一種SHF波段微型微波雙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匹配電路M、第一微波濾波器F1和第二微波濾波器F2;
匹配電路M包括輸入端口P1、第一輸入電感Lin1、第一匹配線L1、第二匹配線L2和接地端,第一匹配線L1通過第一輸入電感Lin1連接第二匹配線L2,所述第一輸入電感Lin1還與輸入端口P1連接,第一微波濾波器F1和第二微波濾波器F2分別設于匹配電路M的左右兩側;
第一微波濾波器F1包括第二輸入電感Lin2、第一級并聯諧振單元、第二級并聯諧振單元、第三級并聯諧振單元、第四級并聯諧振單元、第一Z形交叉耦合電容Z1、第二Z形交叉耦合電容Z2、第一輸出電感Lout1、第一輸出端口P2和接地端,所述第一微波濾波器F1設在一個5層電路基板上,所述5層電路基板從上至下依次設有第一交叉耦合電容層、第一加載電容層、第二電感諧振層、第三加載電容層和第二交叉耦合電容層,第一輸出端口P2設于所述5層電路基板的左側,第一級并聯諧振單元、第二級并聯諧振單元、第三級并聯諧振單元和第四級并聯諧振單元從右至左依次間隔設置在所述5層電路基板上,第一Z形交叉耦合電容Z1設在第一交叉耦合電容層上,第二Z形交叉耦合電容Z2設在第二交叉耦合電容層上,所述第一Z形交叉耦合電容Z1和所述第二Z形交叉耦合電容Z2兩端均接地;
第一級并聯諧振單元包括帶狀線L11、帶狀線L21和帶狀線L31,帶狀線L11設于第一加載電容層上,帶狀線L21設于第二電感諧振層上,并且所述帶狀線L21設于所述帶狀線L11的正下方,帶狀線L31設于第三加載電容層,并且所述帶狀線L31設于所述帶狀線L21的正下方;
第二級并聯諧振單元包括帶狀線L12、帶狀線L22和帶狀線L32,帶狀線L12設于第一加載電容層上,帶狀線L22設于第二電感諧振層上,并且所述帶狀線L32設于所述帶狀線L12的正下方,帶狀線L32設于第三加載電容層,并且所述帶狀線L32設于所述帶狀線L22的正下方;
第三級并聯諧振單元包括帶狀線L13、帶狀線L23和帶狀線L33,帶狀線L13設于第一加載電容層上,帶狀線L23設于第二電感諧振層上,并且所述帶狀線L33設于所述帶狀線L13的正下方,帶狀線L33設于第三加載電容層,并且所述帶狀線L33設于所述帶狀線L23的正下方;
第四級并聯諧振單元包括帶狀線L14、帶狀線L24和帶狀線L34,帶狀線L14設于第一加載電容層上,帶狀線L24設于第二電感諧振層上,并且所述帶狀線L34設于所述帶狀線L14的正下方,帶狀線L34設于第三加載電容層,并且所述帶狀線L34設于所述帶狀線L24的正下方;
所述帶狀線L24通過第一輸出電感Lout1連接第一輸出端口P2,帶狀線L21通過第二輸入電感Lin2連接第一匹配線L1,帶狀線L11、帶狀線L12、帶狀線L13和帶狀線L14均為前端接地后端開路;帶狀線L21、帶狀線L22、帶狀線L23和帶狀線L24均為后端接地前端開路;帶狀線L31、帶狀線L32、帶狀線L33和帶狀線L34均為前端接地后端開路;
第二微波濾波器F2包括第三輸入電感Lin3、第五級并聯諧振單元、第六級并聯諧振單元、第七級并聯諧振單元、第八級并聯諧振單元、第二輸出電感Lout2、第三Z形交叉耦合電容Z3、第四Z形交叉耦合電容Z4、第二輸出端口P3和接地端;
第二微波濾波器F2設在一個4層電路基板上,所述4層電路基板從上至下依次設有第三交叉耦合電容層、第四加載電容層、第三電感諧振層和第四交叉耦合電容層,第二輸出端口P3設于所述4層電路基板的右側,第五級并聯諧振單元、第六級并聯諧振單元、第七級并聯諧振單元和第八級并聯諧振單元從左至右依次間隔設置在所述4層電路基板上,第三Z形交叉耦合電容Z3設在第三交叉耦合電容層上,第四Z形交叉耦合電容Z4設在第四交叉耦合電容層上;第三Z形交叉耦合電容Z3和第四Z形交叉耦合電容Z4兩端均接地;
第五級并聯諧振單元包括帶狀線L41和帶狀線L51,帶狀線L41設于第四加載電容層上,帶狀線L51設于第三電感諧振層上,并且所述帶狀線L51設于所述帶狀線L41的正下方;
第六級并聯諧振單元包括帶狀線L42和帶狀線L52,帶狀線L42設于第四加載電容層上,帶狀線L52設于第三電感諧振層上,并且所述帶狀線L52設于所述帶狀線L42的正下方;
第七級并聯諧振單元包括帶狀線L43和帶狀線L53,帶狀線L43設于第四加載電容層上,帶狀線L53設于第三電感諧振層上,并且所述帶狀線L53設于所述帶狀線L43的正下方;
第八級并聯諧振單元包括帶狀線L44和帶狀線L54,帶狀線L44設于第四加載電容層上,帶狀線L54設于第三電感諧振層上,并且所述帶狀線L54設于所述帶狀線L44的正下方;
所述帶狀線L54通過第二輸出電感Lout2連接第二輸出端口P3,帶狀線L51通過第三輸入電感Lin3連接第二匹配線L2;帶狀線L41、帶狀線L42、帶狀線L43和帶狀線L44均為前端接地后端開路;帶狀線L51、帶狀線L52、帶狀線L53和帶狀線L54均為后端接地前端開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戴永勝;陳相治,未經戴永勝;陳相治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4344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