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燃油裂變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43420.1 | 申請日: | 2016-04-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568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何家滿;張培樺;黃佩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陳輝 |
| 主分類號: | F02M27/04 | 分類號: | F02M27/04;F02M37/2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244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燃油 裂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燃油裂變器,涉及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各種汽車的發動機,均為燃油直接進入發動機且直接進行燃燒而作功,這種燃燒作功的狀態便為對大分子燃油的直接燃燒狀態,存在著燃燒不充分、作功不充分、浪費燃油能源排放物對環境的污染嚴重等不足、缺陷與弊端?;诎l明人的工作經驗及對事業的不懈追求,在認真而充分的調查、了解、分析、總結、研究已有公知技術及現狀基礎上,從實際應用出發,特采取“設置陶瓷片與磁鐵”關鍵技術,研制成功了“燃油裂變器”。從而解決了已有公知技術及現狀的不足、缺陷與弊端。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采用“設置陶瓷片與磁鐵”關鍵技術,其套筒與外殼插裝,外殼上端與上端蓋上端間放上密封圈后螺紋緊固連接,外殼下端與下端蓋下端間放下密封圈后螺紋緊固連接,套筒內自下而上依次放置濾網、彈簧、一片陶瓷片、第一個圓環、第一塊磁鐵、第二個圓環、五片陶瓷片、第三個圓環、第二塊磁鐵、第四個圓環、八片陶瓷片、第五個圓環、五片陶瓷片、第六個圓環、五片陶瓷片且相互頂壓,上端蓋底端與最上端的陶瓷片且與套筒上端、下端蓋上端與濾網、濾網與套筒底端均相互頂壓。
通過本發明達到的目的是:①、本發明采用“設置陶瓷片與磁鐵”關鍵技術,提供了“燃油裂變器”新裝置。②、本發明采用“設置陶瓷片與磁鐵”關鍵技術,使發動機中的燃油燃燒充分、使發動機作功充分、能夠將發動機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③、本發明采用“設置陶瓷片與磁鐵”關鍵技術,有效的節約了燃油能源。④、本發明采用“設置陶瓷片與磁鐵”關鍵技術,能夠使燃油以小分子的狀態下燃燒且燃燒充分、且使發動機的排放物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有效的保護了環境。⑤、本發明采用“設置陶瓷片與磁鐵”關鍵技術,有效的提高了發動機的工作效率。⑥、本發明既可以應用于汽油發動機、又可以應用于柴油發動機,其應用范圍廣。⑦、本發明解決了已有公知技術及現狀存在的不足、缺陷與弊端。⑧、本發明的構思獨特新穎、設計科學合理、結構簡單巧妙、使用簡便快捷、效果穩定可靠。⑨、本發明便于制作、成本低、利于廣泛推廣應用。⑩、本發明的研制成功,有效的提高了本行業的技術水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燃油裂變器,由上端蓋、上密封圈、套筒、外殼、陶瓷片、圓環、磁鐵、彈簧、濾網、下密封圈、下端蓋構成;
所述燃油裂變器,其套筒與外殼插裝連接,其外殼的上端與上端蓋的上端之間放置上密封圈后以螺紋緊固的方式相連接,其外殼的下端與下端蓋的下端之間放置下密封圈后以螺紋緊固的方式相連接,其套筒內自下而上依次放置濾網、彈簧、一片陶瓷片、第一個圓環、第一塊磁鐵、第二個圓環、五片陶瓷片、第三個圓環、第二塊磁鐵、第四個圓環、八片陶瓷片、第五個圓環、五片陶瓷片、第六個圓環、五片陶瓷片且以相互頂壓的方式相連接,其上端蓋的底端與最上端的陶瓷片且與套筒的上端、下端蓋的上端與濾網、濾網與套筒的底端均以相互頂壓的方式相連接。
所述的燃油裂變器,所述上端蓋、下端蓋均為錐形腔的外端設置有輸油管的結構,所述上密封圈、下密封圈均為圓環形的密封圈,所述套筒為筒狀結構,所述外殼為上下端均設置有內螺紋的筒狀結構,所述陶瓷片為以均勻分布的方式設置有多個通透孔的圓片狀結構,所述圓環為圓形環狀結構,所述磁鐵為設置有中心孔的圓環狀結構、該中心孔的兩側均設置有倒角,磁鐵的兩面分別為N極和S極,兩塊磁鐵排列時同名磁極同向,所述彈簧為壓力彈簧,所述濾網為圓形的網狀結構。
所述的燃油裂變器,所述上端蓋、下端蓋為鏡像結構,所述上密封圈、下密封圈為鏡像結構。
所述的燃油裂變器,所述陶瓷片最少一片為一組,所述圓環最少為6個,所述磁鐵最少為兩塊。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是:如說明書附圖所示,燃油從說明書附圖中箭頭所指的方向進入,經過設置有微孔的陶瓷片過程中且同時在磁鐵的作用下,燃油便由原來的大分子獲得裂解而改變成為小分子,小分子的燃油便從本發明下端蓋的管道輸送到發動機中,小分子的燃油在發動機中燃燒作功,使得小分子的燃油燃燒更加充分、作功效率更高、節約了燃油能源、使發動機的排放物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有效的保護了環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陳輝,未經劉陳輝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4342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