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油污水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40506.9 | 申請日: | 2016-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125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9 |
| 發明(設計)人: | 姚猛;周志國;房師平;謝諺;楊洋洋;裴哲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孫營營 |
| 地址: | 26607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含油 污水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油污水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廢水處理方法有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物理處理法是最原始的水處理方法,是通過重力分層、離心或過濾等方式分離、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懸浮狀態污染物的方法。該方法簡單易行,但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廢水處理,而且處理很不完全,難以達標排放。化學處理法主要是用投放的藥劑與污染物發生中和、混凝、氧化還原等化學反應進行廢水處理的方法。但該方法處理范圍窄,對有機物多的廢水處理能力差。生物處理法是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的無害物的方法。但該方法處理流程長、設備投資大、運轉成本高、重金屬離子難以去除。含油廢水成分非常復雜。其廢水主要來源有油田企業和煉油企業,其成份多樣化,水中含有大量的原油,COD(化學需氧量)、懸浮物、色度、重金屬等含量高,處理難度大。現有技術處理方法存在的問題是:處理后的含油廢水COD(化學需氧量)、重金屬含量仍然很高,很難達標處理,達不到水質排放的標準要求,如果外排會嚴重污染環境。為此,需要一種含油污水處理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能夠高效、快速地吸附、去除含油廢水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等雜質,實現廢水的達標排放。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含油污水處理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能夠高效、快速地吸附、去除含油廢水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等雜質,實現廢水的達標排放。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油污水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對污水進行PH調節;第二步,對經第一步處理后的污水進行氧化;第三步,對經第二步處理后的污水進行脫色;第四步,對經第三步處理后的污水進行吸附;第五步,對經第四步處理后的污水進行混凝沉淀。
在以上方案中優選的是,第一步中,使用鹽酸或氫氧化鈉將污水PH調節至中性。
還可以優選的是,第二步中,向污水中投加雙氧水和硫酸亞鐵,氧化污水中的COD。
還可以優選的是,第三步中,向污水中投加次氯酸鈉對污水進行脫色處理。
還可以優選的是,第四步中,向污水中投加椰殼粉末活性炭,對污水進行吸附其中的COD、懸浮物和原油。
還可以優選的是,第五步中,向污水中投聚合氯化鋁和陰離子聚丙烯酰胺,對污水中的懸浮物進行混凝沉淀。
本發明的含油污水處理方法,能夠高效、快速地吸附、去除含油廢水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等雜質,實現廢水的達標排放,且其處理工藝簡單,藥劑易得,成本低,效率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細說明。但是,顯然可對本發明進行不同的變型和改型而不超出后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明更寬的精神和范圍。因此,以下實施例具有例示性的而沒有限制的含義。
本發明的含油污水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對污水進行PH調節;第二步,對經第一步處理后的污水進行氧化;第三步,對經第二步處理后的污水進行脫色;第四步,對經第三步處理后的污水進行吸附;第五步,對經第四步處理后的污水進行混凝沉淀。
本發明的含油污水處理方法,第一步中,使用鹽酸或氫氧化鈉將污水PH調節至中性。
本發明的含油污水處理方法,第二步中,向污水中投加雙氧水和硫酸亞鐵,氧化污水中的COD。
本發明的含油污水處理方法,第三步中,向污水中投加次氯酸鈉對污水進行脫色處理。
本發明的含油污水處理方法,第四步中,向污水中投加椰殼粉末活性炭,對污水進行吸附其中的COD、懸浮物和原油。
本發明的含油污水處理方法,第五步中,向污水中投聚合氯化鋁和陰離子聚丙烯酰胺,對污水中的懸浮物進行混凝沉淀。
本發明的含油污水處理方法,優選的是,第一步中,將污水的PH值調節為中性;第四步中,向第三步處理過的污水中加入篩過的椰殼粉末活性炭;然后攪拌均勻;第五步中,向經第四步處理后的污水中加入聚合氯化鋁粉末后,快速攪拌;快速攪拌15秒;再加入陰離子聚丙烯酰胺粉末,緩慢攪拌;緩慢攪拌60秒;然后靜置沉淀;靜置沉淀2分鐘。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4050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