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多發性神經炎的組合中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39301.9 | 申請日: | 2016-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702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20 |
| 發明(設計)人: | 周振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周振勇 |
| 主分類號: | A61K36/88 | 分類號: | A61K36/88;A61P25/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35400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多發性 神經炎 組合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涉及治療多發神經炎的組合中藥,特別涉及以多種藥物組合的治療中藥,屬 于醫藥學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多發性神經炎又稱多發性周圍神經炎,屬中醫痿證、痹證范疇,可由中毒、營養代 謝障礙、感染、過敏、變態反應等多種原因引起,損害多數周圍神經末梢,從而引起肢體遠端 對稱性或非對稱性的運動、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的疾病。
多發性神經炎起病可急可緩。通常始自下肢的肌力減退.并向軀干、上肢、顏面發 展。同時,常有四肢遠端對稱性麻木、自發性酸痛等感覺異常。多數患者在起病3-15天內達 最高峰,四肢呈現程度不等的弛緩性癱瘓和遠端肌肉萎縮。嚴重者可有聲嘶、構音障礙、吞 咽困難,甚至呼吸困難。起病后10-25天內病情穩定,并開始恢復,患者常表現出運動、感覺 及植物神經的功能障礙。四肢末梢發涼、發紅、發紺,少汗或多汗,皮膚變薄嫩或粗糙,指 (趾)甲變厚變脆,失去光澤,或有白色橫痕;四肢遠端對稱性感覺減退或消失,或感覺過敏; 四肢肌張力下降,膝反射減弱或消失,肌肉萎縮。
多發性神經炎發病后有無肢體遠端疼痛、發麻、感覺異常或消失、手足無力、癱瘓 或肌肉萎縮。詳詢起病原因,如中毒(鉛、砷、農藥等)、感染(麻風、結核、細菌性痢疾、白喉 等)、營養代謝障礙(慢性腹瀉、糖尿病、貧血等)、結締組織疾病(播散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 關節炎等)、疫苗接種、外傷、腫瘤、家族史等。多發性神經炎系莖乳突孔內急性非化膿性炎 癥,引起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或稱貝耳麻痹。本病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以20~40歲最為 多見,男性較多于女性,絕大多數為一側性面部表情肌癱瘓,雙側者少見,僅為0.5%。多發 性神經炎在中醫臨床中屬“口僻”、“面癱”、“吊線風”、“口眼喎斜”的范疇。
1、病因治療。2、藥物補充必要的維生素、鎮痛劑(必要時)。3、理療急性期用紫外線 局部照射,水療、石蠟療法等;恢復期用按摩、全身紫外線照射或感應電療法。4、醫療體育病 后3周即可開始進行。5、針刺常用穴:上肢肩禹、曲池、合谷;下肢環跳、陽陵泉、昆侖。也可用 小劑量藥物穴位注射療法。6、護理:(1)按神經科一般護理常規及癱瘓護理常規執行。(2)急 性期臥床休息,飲食要易消化而富營養,多進飲料,保持大便暢通。7、治愈及出院標準:(1) 肢體肌力恢復到四級以上,感覺恢復,植物神經障礙消失或明顯減輕者為治愈。(2)肌力恢 復到三級以上,能料理個人生活或可作較輕的室內工作,即可出院或療養。8、隨訪:每3~6 個月門診或通訊隨訪1次,了解恢復情況。多發性神經炎系莖乳突孔內急性非化膿性炎癥, 引起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或稱貝耳麻痹。臨床表現以一側面部表情肌癱瘓為特點,部分患者 可以自行緩解。
發明內容
以中醫學分析多發性神經炎病因,以熱毒壅滯、發為臀癰,或久病房勞、跌仆瘀阻 作解釋。濕熱毒邪內侵,濕熱侵淫經脈,痰熱內停,或久病體虛,或房勞而耗損陰精,體虛氣 弱,經脈失于滋養而成本病。中醫治療多發性神經炎,應以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祛風化痰、 活血行瘀、補中益氣的藥物組合治療,必然收到效果。
一種治療多發性神經炎的組合中藥是按下面的各中藥質量份比組合而成:蛇床子 9份、北沙參10份、浮萍6份、金銀花12份、生地10份、牛膝10份、白癬皮10份、茯苓12份、赤芍 10份、黃芪10份、當歸10份、陳皮8份、柴胡6份、人參10份、黃柏10份、紅花6份、桑寄生10份、 甘草7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周振勇,未經周振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39301.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反復感冒的中藥
- 下一篇:一種用于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的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