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的煤礦專用破碎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38281.3 | 申請日: | 2016-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5001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9 |
| 發明(設計)人: | 龍江匯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昌縣羽林街道維新機械廠 |
| 主分類號: | B02C4/20 | 分類號: | B02C4/20;B02C4/40;B02C4/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風雅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于曉霞;于潔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支架 推動桿 支撐桿 橫桿 氣缸 底板 粉碎裝置 煤礦專用 破碎裝置 清理裝置 推動裝置 支架裝置 支撐板 斜桿 粉碎效率 定位環 定位架 過濾網 海綿塊 回收箱 彎曲板 彎曲桿 風機 彈簧 滾輪 橫板 框體 推板 煤礦 支撐 | ||
1.一種高效的煤礦專用破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的煤礦專用破碎裝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撐板、位于所述支撐板上方的支架裝置、位于所述支架裝置右側的粉碎裝置、位于所述粉碎裝置左側的清理裝置及位于所述支架裝置左側的推動裝置,所述底板上設有位于其上方的回收箱、位于所述回收箱左側的第一彎曲桿、位于所述第一彎曲桿左側的第一支撐桿、位于所述第一支撐桿左側的第二支撐桿、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撐桿上的第一橫桿及位于所述第二支撐桿左側的第三支撐桿,所述支撐板上設有第一彎曲板、位于所述第一彎曲板下方的第一氣缸、位于所述第一氣缸上方的第一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左右兩側的第一定位架、位于所述第一氣缸右側的第一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右側的第一斜桿、位于所述第一氣缸左側的第二橫桿及位于所述第一氣缸下方的第一支撐塊,所述支架裝置包括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方的第三支架、第一過濾網、位于所述第一過濾網下方的第一海綿塊、設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三橫桿及位于所述第三橫桿右側的定位環,所述粉碎裝置包括第二氣缸、位于所述第二氣缸下方的第二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二推動桿下方的框體、位于所述框體內的滾輪、設置于所述滾輪上的粉碎齒及位于所述第二推動桿左右兩側的彈簧,所述清理裝置包括管道、設置于所述管道上的風機及位于所述風機右側的第四支架,所述推動裝置包括第三氣缸、位于所述第三氣缸右側的第三推動桿、位于所述第三推動桿右側的推板、位于所述推板上方的橫板、位于所述橫板上方的第二斜桿、位于所述第二斜桿左側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三氣缸下方的第六支架及位于所述第六支架下方的第七支架;
所述回收箱呈空心的長方體,所述回收箱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一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桿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彎曲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一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彎曲桿的右端頂靠在所述回收箱的左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撐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二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橫桿設有兩個,所述第一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橫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橫桿的端部與所述第二支撐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支撐桿豎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下端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彎曲板的橫截面呈彎曲狀,所述第一彎曲板貫穿所述支撐板的上下表面且與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下表面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塊的上表面與所述第一氣缸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桿呈豎直狀,所述第一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氣缸連接,所述第一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一彎曲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架設有兩個且分別位于所述第一推動桿的左右兩側,所述第一定位架呈L型,所述第一定位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推動桿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定位架的另一端呈豎直狀,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氣缸的側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一斜桿的上端與所述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斜桿的下端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二橫桿呈水平狀,所述第二橫桿的右端與所述第一氣缸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的右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狀,所述第二支架上設有位于其下端的第一凹槽及位于其上端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三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架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過濾網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過濾網呈長方體,所述第一過濾網水平放置,所述第一過濾網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一海綿塊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呈長方體,所述第一海綿塊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海綿塊的下表面與所述第二支架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海綿塊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三橫桿呈水平狀,所述第三橫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橫桿的右端與所述定位環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定位環呈空心的長方體;
所述第二支架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氣缸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桿呈豎直狀,所述第二推動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氣缸連接,所述第二推動桿的下端與所述框體固定連接,所述框體呈空心的半圓柱體狀,所述框體收容于所述定位環內且與所述定位環滑動連接,所述框體上設有第二通孔,所述滾輪呈圓柱體,所述滾輪水平放置,所述滾輪收容于所述框體內且與所述框體軸轉連接,所述粉碎齒設有若干個且均勻分布在所述滾輪上,所述粉碎齒與所述滾輪固定連接,所述彈簧設有兩個,所述彈簧呈豎直狀,所述彈簧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氣缸固定連接,所述彈簧的下端與所述框體固定連接;所述管道的上端對準所述第一通孔且與所述第二支架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管道的下端對準所述第二通孔且與所述框體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風機固定連接;
所述第三推動桿呈長方體,所述第三推動桿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推動桿的左端與所述第三氣缸連接,所述第三推動桿的右端與所述推板的左表面固定連接,所述推板呈長方體,所述推板豎直放置,所述推板的下表面與所述支撐板的上表面滑動連接,所述推板的上表面與所述橫板的下表面滑動連接,所述橫板呈長方體,所述橫板水平放置,所述橫板的右端與所述第二支架的左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斜桿呈傾斜狀,所述第二斜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斜桿的下端與所述橫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五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氣缸固定連接,所述第五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橫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三氣缸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支撐板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第六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二支撐桿固定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桿的上端與所述第七支架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昌縣羽林街道維新機械廠,未經新昌縣羽林街道維新機械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38281.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