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二氧化碳抑爆器在審
申請號: | 201610235655.6 | 申請日: | 2016-04-15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093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9 |
發明(設計)人: | 薛少謙;司榮軍;馬忠斌;張引合;黃子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A62C13/68 | 分類號: | A62C13/68;A62C13/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廖曦 |
地址: | 400039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二氧化碳 抑爆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氣體粉塵爆炸防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二氧化碳抑爆器。
背景技術
在可燃性氣體、粉塵市場領域,產業市場空間巨大。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有超過6萬家企業的業務都涉及工業可燃性氣體粉塵的生產、儲存、輸運。近年來,發生了多起氣體、粉塵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現有的抑爆器主要是采用水或干粉作為滅火介質,即通過接收觸發信號而動作,噴撒出水或干粉進行滅火。此類抑爆器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A、自身安全性差,如采用的干粉的,容易遇潮而結塊,會導致干粉不能噴出或自身爆裂;
B、動作速度慢,效果差;
C、采用干粉或水作為滅火介質,容易對使用環境機電設備造成損壞,并且不易清理。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抑爆性能優越且清潔、環保的二氧化碳抑爆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二氧化碳抑爆器,包括依次連接的噴頭、噴氣管、快開器及二氧化碳儲氣罐,所述噴氣管與快開器之間通過法蘭盤連接。
進一步,所述快開器上設有充氣閥。
進一步,所述快開器上設有壓力表。
進一步,所述二氧化碳儲氣罐上設有過壓保護裝置。
進一步,所述噴頭上包含有若干個角度可調的噴嘴。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抑爆器系統采用二氧化碳作為抑爆介質,抑爆性能優越,反應迅速且抑爆持續時間長(可達到2000ms以上),具有清潔、環保,不會進入機電設備,動作后不需清理的特點;系統具有過壓及欠壓保護功能,當內部壓力超過限值時會自動釋放壓力,當壓力低于限值時會自動斷路并報警,有效保證了系統的自身安全性;可用于抑制可燃性氣體、粉塵等場所發生的爆炸,抑爆可靠,適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發明提供如下附圖進行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
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二氧化碳抑爆器,包括依次連接的噴頭6、噴氣管5、快開器3及二氧化碳儲氣罐1,所述噴氣管5與快開器3之間通過法蘭盤4連接。
具體的,二氧化碳儲氣罐1內儲存的是帶有一定壓力的液態二氧化碳,快開器3用于接收觸發信號,快速打開并將二氧化碳儲氣罐1與噴氣管5聯通;設置在噴氣管5端頭處的噴頭6呈喇叭口多孔導流形狀,保障噴撒出的二氧化碳能形成良好的抑爆屏障。當有爆炸事故發生時,快開器3接收觸發信號并迅速打開,通過噴氣管5及噴頭6將二氧化碳儲氣罐1內的液態二氧化碳噴灑出來,形成抑爆屏障,以抑制爆炸火焰。
該抑爆器不僅能快速有效地抑制爆炸傳播,還對一般火焰燃燒也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采用二氧化碳作為抑爆介質,不僅具有清潔、環保,使用后無需清理的優點,還具有抑爆性能高效、抑爆持續時間長(可達到2000ms以上),不會對相鄰機電設備造成影響或損壞的特點,適用范圍廣。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快開器3上設有充氣閥2及壓力表7。充氣閥2可用于向二氧化碳儲氣罐1內部充入液態二氧化碳及氮氣,壓力表7可顯示充氣及正常運行時二氧化碳儲氣罐1內部的壓力大小,并在壓力過低時,進行斷路保護并報警,以提高設備的安全性。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二氧化碳儲氣罐1上設有過壓保護裝置8;當二氧化碳儲氣罐1內部壓力過高時,過壓保護裝置8會自動開啟,調節壓力大小,以保證系統自身安全。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噴頭6上包含有若干個角度可調的噴嘴。對噴頭6上噴嘴的數量、結構形狀、開孔方式及噴灑角進行設計,以實現對流速及成霧形狀的調節與控制,從而提高二氧化碳的噴灑面,達到提高系統的抑爆效果的目的。
該抑爆器系統動作速度快,能夠在接收觸發信號后8ms內迅速噴撒出二氧化碳,形成抑爆屏障,抑制可燃性氣體/粉塵爆炸場所發生的爆炸,從而提高可燃性氣體、粉塵工業過程的安全性,使人民的生命財產免受損失。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優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發明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3565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