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明挖法隧道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34986.8 | 申請日: | 2016-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148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新;吳曉庚;姜弘;王印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 |
| 代理公司: | 上海碩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 地址: | 200011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明挖法 隧道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市政工程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明挖法隧道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明挖法施工的長距離道路隧道在大中城市成“井噴 式”涌現。在長距離地下道路建設中,快速逃生是隧道救援疏散研究的重點。
目前,隧道火災工況下的人員疏散可分為縱向和橫向疏散。傳統隧道結構 考慮在中隔墻設置一定數量的防火門,當事故發生時,逃生人員可從一條車道 孔進入另外一條車道孔逃生,也可在管廊孔內縱向逃生。當隧道僅設置兩孔時, 逃生人員只能通過防火門至另一側進行疏散。
因此,傳統長距離地下道路隧道逃生速度和疏散能力有以下不足:
1.針對三孔隧道,一側車道孔內發生事故,逃生人員穿過防火門進入管廊 孔,需行走50~150m才能到達另外一側車道孔的逃生門,逃生速度慢。
2.針對三孔隧道,逃生人員若選擇在管廊內逃生,需走到隧道洞口,疏散 距離更大,效果更差。
3.逃生人員若進入臨側車道孔疏散,造成臨側車道孔人員堆積。在車流人 流情況下,引發交通事故隱患。
4.逃生人員不斷進入臨側車道孔逃生并未實質性脫離危險,疏散時間過長 帶來逃生人員恐懼感加大,宜引發次生災難。
5.針對兩孔隧道,若兩條車道孔同時發生事故,逃生疏散難度加大。
發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快速逃生的明挖法隧道結 構,其特點在于,其包括:隧道結構主體包括至少兩隧道孔(均形成在地面以 下),在所述兩隧道孔之間的中隔墻上設有若干防火門,各所述防火門處對應 設有一爬梯,在隧道主體結構的對應每一所述爬梯的頂部的頂板上,開設有用 于通往地面綠化帶的逃生孔,各所述逃生孔的孔口設有由隧道內向外單向打開 的井蓋門。
優選的,本發明的井蓋門為電控的液壓門或機械式啟動門。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明挖法隧道結構為三孔隧道結構,在位于中間的管 廊隧道孔內逃生通道(三孔隧道時逃生人員則可選擇在管廊內的逃生通道內通 過鋼塑爬梯逃生;針對三孔隧道,逃生人員通過防火門由一側車道孔進入管廊 倉后,直接通過鋼塑爬梯逃至地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明挖法隧道結構為兩孔隧道結構(此時,當一側的 所述隧道孔事故發生初期,另一側的隧道孔可能還處于運行狀態)。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爬梯為鋼塑爬梯。所述鋼塑爬梯為市售可得產品。
在符合本領域常識的基礎上,上述各優選條件,可任意組合,即得本發明 各較佳實施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明挖法隧道結構,能夠在傳統疏散逃生體系基 礎上,減少疏散時間,提高隧道的疏散能力。當火災發生時,這種快速逃生的 隧道結構,能夠第一時間將人員引導至地面,最大可能保證逃生人員的人身安 全。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 明,以充分地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快速逃生的三孔隧道結構圖。
圖2本發明的快速逃生的兩孔隧道結構圖。
附圖標記說明:地面1;隧道孔2;逃生通道孔3;爬梯4;防火門5;井 蓋門6;中隔墻7。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舉個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來更清楚完整地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 提供一種明挖法隧道結構,該隧道主體結構包括形成于地面1以下的兩隧道孔 或三隧道孔;在用于隔離第一個隧道孔2和第二個隧道孔2之間的中隔墻7上, 設有一定數量的防火門5,每個防火門5均對應設置一爬梯4(例如:鋼塑爬 梯)對應各爬梯4上部的隧道主體結構的頂板上均開設有一通往地面綠化帶的 逃生孔。
平時逃生孔采用井蓋門6進行關閉。井蓋門6采用電子系統控制的液壓門 或機械式啟動門,井蓋門6僅可由隧道內向外打開,日常情況下非專業人員在 外界打不開。
隧道結構使用中,當一側隧道孔事故發生初期,另一側隧道孔可以還處于 運行狀態。因此,針對三孔隧道,逃生人員通過防火門由一側車道孔進入管廊 倉后,直接通過鋼塑爬梯逃至地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未經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3498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模擬靜壓樁沉樁過程的垂直加載方法
- 下一篇:電動車超寬壓恒流充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