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紅外傳輸方式的礦用低功耗數據采集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32619.4 | 申請日: | 2016-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614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寧挺;田浩;劉杰;丁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8C23/04 | 分類號: | G08C2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21116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紅外 傳輸 方式 礦用低 功耗 數據 采集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礦用數據采集器,尤其涉及一種基于紅外傳輸方式的礦用低功耗數據采集器。
背景技術
由于煤礦生產環境惡劣,為了保證安全,煤礦企業需要裝備大量的監測設備,對煤礦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監測所得數據需帶到地面,交給計算機處理。目前一般采取的方式是通過數據采集器將數據儲存到采集器中的存儲芯片中,通過RS485或者RS232數據總線來進行數據的遠程傳輸傳給計算機。由于煤礦安全的要求,通過RS485或者RS232的方式并不適用。紅外傳輸方式由于沒有直接的電氣連接,不會出現短路而導致產生電火花的情況(電火花是導致煤塵爆炸的根本原因),而且抗干擾強,不存在電磁兼容問題,因此成為主要的數據傳輸方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紅外傳輸方式的礦用低功耗數據采集器,該數據采集器采用紅外傳輸方式,實現了電氣隔離。通過低功耗技術的應用,降低了采集器的功耗,使實現的采集器符合煤礦本安要求,從而可以在煤礦井下使用。
本發明一種基于紅外傳輸方式的礦用低功耗數據采集器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基于紅外傳輸方式的礦用低功耗數據采集器,包括數據處理模塊、紅外收發模塊、電量檢測模塊、時鐘模塊、電源管理模塊、存儲模塊、顯示及驅動模塊;紅外收發模塊與數據處理模塊相連接;電量檢測模塊與數據處理模塊相連接;時鐘模塊與數據處理模塊相連接;電源管理模塊與數據處理模塊相連接;存儲模塊與數據處理模塊相連接;顯示及驅動模塊與數據處理模塊相連接。
所述數據處理模塊包括P89LV51RC2低功耗微控制器。
所述紅外收發模塊包括紅外發射管TSAL6200和紅外接收管TSOP34138。
所述電量檢測模塊包括TLV3701低功耗比較器。
所述時鐘模塊包括PCF8563低功耗多功能時鐘/日歷芯片。
所述電源管理模塊包括TPS76933電源管理芯片。
所述存儲模塊包括FLASHROMM25P40存儲芯片。
所述顯示及驅動模塊包括SPLC501C液晶顯示模塊。
本發明一種基于紅外傳輸方式的礦用低功耗數據采集器,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通過低功耗技術的應用,成功地降低了整個采集器的功耗;該采集器采集和傳輸數據均采用紅外技術,實現了煤礦本安標準要求,能很好的應用于煤礦安全生產中;采用FLASH存儲器,它容量大,價格低;采用TPS76933電源管理芯片,極大地降低了采集器的功耗。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基于紅外傳輸方式的礦用低功耗數據采集器的結構框圖。
圖2(a)為紅外收發模塊的紅外發射管電路原理圖,圖2(b)為紅外收發模塊的紅外接收管電路原理圖。
圖3為電源管理模塊的電源管理電路原理圖。
圖4為存儲模塊的存儲電路原理圖。
圖中,1-紅外收發模塊,2-數據處理模塊,3-電量檢測模塊,4-時鐘模塊,5-電源管理模塊,6-存儲模塊,7-顯示及驅動模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參考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基于紅外傳輸方式的礦用低功耗數據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數據處理模塊(2)、紅外收發模塊(1)、電量檢測模塊(3)、時鐘模塊(4)、電源管理模塊(5)、存儲模塊(6)、顯示及驅動模塊(7);紅外收發模塊(1)與數據處理模塊(2)相連接;電量檢測模塊(3)與數據處理模塊(2)相連接;時鐘模塊(4)與數據處理模塊(2)相連接;電源管理模塊(5)與數據處理模塊(2)相連接;存儲模塊(6)與數據處理模塊(2)相連接;顯示及驅動模塊(7)與數據處理模塊(2)相連接。
所述數據處理模塊(2)包括P89LV51RC2低功耗微控制器。
所述紅外收發模塊(1)包括紅外發射管TSAL6200和紅外接收管TSOP34138。
所述電量檢測模塊(3)包括TLV3701低功耗比較器。
所述時鐘模塊(4)包括PCF8563低功耗多功能時鐘/日歷芯片。
所述電源管理模塊(5)包括TPS76933電源管理芯片。
所述存儲模塊(6)包括FLASHROMM25P40存儲芯片。
所述顯示及驅動模塊(7)包括SPLC501C液晶顯示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大學,未經中國礦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3261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