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鎂還原渣余熱利用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32524.2 | 申請日: | 2016-04-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164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9 |
| 發明(設計)人: | 禹健;高佳;白建云;王琦;印江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7D17/00 | 分類號: | 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衛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武建云 |
| 地址: | 030006 ***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還原 余熱 利用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鎂還原渣排出時空氣多級循環冷卻余熱利用系統,尤其涉及一種在冷卻鎂還原渣時所送入到渣風換熱器中空氣的循環余熱利用系統,以達到提高熱利用率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所產生熱能總量實現可控,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背景技術
熱態鎂渣伴隨鎂還原過程中產生,其出爐溫度較高,一般在1000℃左右。對于余熱的利用,如專利申請號200610121161.1中,其設計是將熱態鎂渣置入流化床,通過吹入空氣對熱渣進行一次自然冷卻并排出礦渣,再進入旋風除塵器及布袋除塵器等進行對粉塵進行二次分離并排出粉塵,之后空氣排出到大氣。很顯然,這樣就造成了熱能的損失和大氣的污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用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充分對金屬鎂還原渣進行降溫排出的空氣循環換熱系統,實現節能減排,并通過放置在低位的儲渣倉以及設置在儲渣倉和渣風換熱器間的進風分配擋板實現鎂渣和風量的可控輸入,通過空氣的閉環運行,循環利用,減少了熱能的損失,提高了系統的熱利用率。
本發明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鎂還原渣余熱利用系統,包括儲渣倉,所述儲渣倉與第一渣風換熱器之間通過設置有第一可調擋板的進料管路聯通,所述第一渣風換熱器的頂部出料口與渣風分離器的頂部進料口聯通,所述第一渣風換熱器的底部進風口與旋風除塵器的頂部出風口之間通過設置有第一引風機的進風管路聯通;所述渣風分離器的頂部出風口與熱交換器進口聯通,所述渣風分離器的底部出料口與第二渣風換熱器的底部進料口之間通過設置第二可調擋板的進料管路聯通;所述第二渣風換熱器的頂部出料口與旋風除塵器進口聯通;所述熱交換器出口并聯兩分支管路,其中一分支管路上設置第二引風機后與第二渣風換熱器的底部進風口聯通,另一分支管路上依次設置除塵器和第三引風機。
工作時,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通過第一可調擋板和第二可調擋板對風量和出渣量進行可控調節,鎂渣均勻的進入第一渣風換熱器,冷空氣由第一渣風換熱器下部通過第一引風機被送入第一渣風換熱器,熾熱的鎂渣在在高速氣流的作用下,在第一渣風換熱器內呈流化狀態,與冷空氣進行熱交換。之后還原渣進入渣風分離器,鎂渣與空氣分離后,熱空氣由上部進入熱交換器進行熱交換,鎂渣進入第二渣風換熱器,來自于熱交換器的冷空氣通過第二引風機進入第二渣風換熱器,通過流化作用,鎂渣中的大量粉塵隨被加熱的空氣一起帶入旋風除塵器進行氣體與粉塵的分離,粉塵被分離后由旋風除塵器下部傾出渣礦車,而空氣被第一引風機抽入第一渣風換熱器進行循環利用。第三引風機的作用則是為整個系統提供一定的負壓,鎂渣能夠在風力作用下順利進入第一渣風換熱器和第二渣風換熱器。
本發明具有如下效果:
1、本發明結構獨特,由各個器件通過管道順序連接而成,由多個單獨的設備通過輸送設備聯系到一起,組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
2、本發明通過對兩個可調擋板的設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及需要實現對進入渣風換熱器中鎂渣數量及頻率和出風量進行有效控制,以實現熱量控制。
3、本發明在熱交換時采用的中間換熱載體為空氣,在渣風換熱器中與鎂渣和粉塵進行熱交換,通過渣風換熱器、熱交換器對熱空氣進行冷卻,循環利用,并利用在熱交換器中產生蒸汽以供其他方面利用,空氣在閉環運行,減少了熱能的損失,提高了熱利用率。
4、環保效果好,由于渣風換熱器的作用,必將產生大量的粉塵,粉塵對環境和系統會造成巨大的危害,本發明可采用高效的旋風除塵器作為氣體和粉塵的分離裝置,關鍵是使得空氣可以循環使用,只有極少量空氣排出,杜絕了粉塵對環境的污染。
本發明設計合理,利用第一引風機、第二引風機、第一渣風換熱器及第二渣風換熱器對鎂渣進行兩級冷卻提高余熱利用率,具有很好的市場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表示本發明所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儲渣倉,2-第一可調擋板,3-第一渣風換熱器,4-渣風分離器,5-第二可調擋板,6-第二渣風換熱器,7-第一引風機,8-熱交換器,9-旋風除塵器,10-第一引風機,11-除塵器,12-第三引風機,13-推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大學,未經山西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3252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