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3D打印噴嘴裝置及3D打印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31785.2 | 申請日: | 2016-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7397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曉軍;劉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義斯汀納睿三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64/153 | 分類號: | B29C64/153;B29C64/209;B33Y30/00;C08L61/24;C08L61/28;C08K3/36;C08K3/16;C08K3/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21200 浙江省武義縣武江大***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打印 噴嘴 裝置 方法 | ||
1.一種適用于3D打印噴嘴裝置的3D打印方法,包括3D打印噴嘴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噴嘴本體,所述噴嘴本體上還設有高壓進氣口,所述高壓進氣口與高壓進氣管連通,所述噴嘴本體為頂點朝下的倒錐形體,所述高壓進氣口設置在所述倒錐形體的頂面中部,所述倒錐形體的頂面上還開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與用以輸送打印耗材霧化料的進料管連通,所述倒錐形體的下端設有噴嘴出口;所述倒錐形體的內部設有進氣通道、進料通道和用以打印耗材霧化料混合的混合腔,所述進氣通道豎直布置,所述混合腔位于所述進氣通道的下方,所述進氣通道的上端與所述進氣口連通,所述進料通道的上端與所述進料口連通,所述進氣通道的下端與所述混合腔的上端連通,所述進料通道的下端與所述混合腔的中下部連通,所述混合腔的下端與噴嘴出口連通,所述進氣通道、混合腔均與噴嘴出口同軸設置;所述進料口設置有兩個以上,兩個以上的進料口對稱布置在所述高壓進氣口的一周;所述進料通道設置有兩個以上,兩個以上的進料通道均布在所述進氣通道的一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打印材料包括兩種以上的溶液;
1)將打印材料中的兩種以上的溶液分別霧化成直徑為40μm的霧滴;
2)將霧化后的兩種以上的溶液分別通過兩個以上的進料通道進入到混合腔充分混勻,一種溶液對應一個進料通道;
3)將黑寶石粉末均勻鋪設在打印模型底板上并對打印模型底板進行加熱,黑寶石粉粒的粒徑為1~200μm;
4)將步驟2)充分混勻后的打印材料通過3D打印噴嘴裝置的噴嘴出口噴射到步驟3)中的黑寶石粉末上,逐層成型并疊加,直至完成打印模型的打印。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3D打印噴嘴裝置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打印材料包括兩種,分別是A溶液和B溶液,所述A溶液與B溶液的質量比為3∶1~5∶1;
所述A溶液是由脲醛樹脂、質量濃度為30~40%硅溶膠和質量濃度40-60%三聚氰胺樹脂水溶液按質量比2∶1∶1在40~60℃條件下充分攪拌混合生成質量濃度為45~85%的聚硅胺樹脂溶液;
所述B溶液是由質量濃度為4%~10%的氯化鈣水溶液和質量濃度為1%~2%的過硫酸銨水溶液按質量比1∶1常溫混合而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3D打印噴嘴裝置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黑寶石粉末的鋪設厚度為200μm。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3D打印噴嘴裝置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溶液、B溶液兩溶液分別霧化成直徑為40μm的霧滴,然后將霧化后的A溶液和B溶液分別通過第一進料通道和第二進料通道進入混合腔進行混合,混合后的溶液在進氣通道內的高壓氣流的作用下以直徑40μm的霧滴從噴嘴出口噴射到鋪設有黑寶石粉末并加熱的打印模型底板上,逐層成型并疊加,直至完成打印模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適用于3D打印噴嘴裝置的3D打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模型底板的加熱溫度為30~4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義斯汀納睿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武義斯汀納睿三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3178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