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Android的智能電子聽診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31579.1 | 申請日: | 2016-04-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480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徐會彬;張海英;盧小冬;胡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 |
| 主分類號: | A61B7/04 | 分類號: | A61B7/04;A61B5/00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紅梅;劉海 |
| 地址: | 214135 江蘇省無錫市新***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android 智能 電子 聽診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Android的智能電子聽診系統,屬于電子聽診和信息醫療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在,心臟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和健康,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聽診作為一種診斷手段,在診斷心臟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聽診具有易受周圍環境影響等特點,對醫生要求較高。
傳統上,聽診信號的分析、處理多基于PC端,對使用人員的要求較高,難以推廣普及。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技術的快速發展,其計算、處理的速度大大提高,可以滿足對聽診音信號進行分析處理的計算需求。
Android是由谷歌開發的,基于Linux的開源操作系統,號稱世界上最流行的移動平臺。Android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F在,Android已經成為了發展最快的移動操作系統—在全球范圍內,每天有超過一百萬的Android設備被激活。Android的開放性使它成為了最受用戶喜愛的操作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Android的智能電子聽診系統,用于輔助聽診,將電子聽診器采集到的聽診信號傳輸到Android設備,可以實現在Android設備上進行聽診,延長了聽診距離,擺脫了聽診姿態的限制。
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基于Android的智能電子聽診系統,其特征是:包括電子聽診器硬件和移動設備,電子聽診器硬件包括用于采集心肺音聽診信號的聽診頭、用于將心肺音聽診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傳感器電路、信號處理電路和藍牙soc電路;所述移動設備具有藍牙接收模塊、能夠顯示聽診信號的波形和心率并實現縮放的波形展示模塊和播放聽診音的聽診音播放模塊。
進一步的,所述聽診頭的聽診信號輸出端與傳感器電路的輸入端連接,傳感器電路的輸出端信號處理電路的輸入端連接,信號處理電路的輸出端與藍牙soc電路的輸入端連接,藍牙soc電路的輸出端與移動設備的藍牙接收模塊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電子聽診器硬件還包括顯示電子聽診器硬件狀態、電池電量的oled電路。
進一步的,所述移動設備還包括存儲模塊、上傳模塊和用戶信息管理模塊。
進一步的,所述信號處理電路的信號處理芯片型號為BS300處理器。
進一步的,所述用戶信息管理模塊采用SQLite數據庫。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將電子聽診器采集到的聽診信號傳輸到Android應用軟件,可以實現在Android設備上進行聽診,延長了聽診距離,擺脫了聽診姿態的限制。存儲的聽診信號可用于進一步的分析、處理。而將聽診信號上傳至服務器端,可用于遠程會診。為用戶建立數據庫則可以記錄用戶的信息和診斷記錄,方便醫生管理和查看歷史診斷記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聽診系統的硬件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聽診系統的軟件功能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所述基于Android的智能電子聽診系統,包括電子聽診器硬件和移動設備,電子聽診器硬件包括鐘型/膜型聽診頭、傳感器PCB板和主PCB板,傳感器PCB板上具有傳感器電路,主PCB板上具有信號處理電路、藍牙soc電路和oled電路;其中,鐘型/膜型聽診頭用于采集心肺音聽診信號;傳感器電路用于將心肺音聽診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信號處理電路用于將電信號進行濾除噪聲、完成模數轉換、信號放大等處理;藍牙soc電路用于將經信號處理電路處理后的電信號發送到移動設備,傳輸協議采用的是A2DP協議,可以滿足傳輸高質量的聽診音的要求;oled電路用于顯示電子聽診器硬件的狀態、電池電量等。
本發明所述基于Android的智能電子聽診系統具有的功能包括:采集聽診信號并通過藍牙將聽診音傳輸到Android移動設備;在Android移動設備上顯示聽診信號的波形并實現縮放變換控制,播放聽診音以及顯示心率;存儲聽診音并可將聽診音上傳至服務器,提供遠程診斷;為用戶建立數據庫,存儲用戶的相關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未經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3157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