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堿6-位衍生物及其制備、抗植物病毒、抗癌活性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20066.0 | 申請日: | 2016-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664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7 |
| 發明(設計)人: | 汪清民;韓貴芳;劉玉秀;王茲穩;宋紅健;陳琳偉;謝佳林;吳萌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471/04 | 分類號: | C07D471/04;A01N43/90;A01P1/00;A61K31/4745;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071***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吲哚 里西啶 生物堿 衍生物 及其 制備 植物 病毒 抗癌 活性 | ||
本發明涉及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堿6?位衍生物及其制備和抗植物病毒、抗癌方面的應用,式中各基團的意義見說明書。本發明的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堿6?位衍生物表現出特別優異的抗植物病毒活性,均能很好地抑制煙草花葉病毒(TMV);同時表現出很好的抗癌活性,能很好的抑制人肺腺癌A?549和人肝癌BEL?7402。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堿6-位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和抗植物病毒、抗癌應用。
背景技術
1935年,第一個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堿-娃兒藤堿(tylophorine)被分離鑒定出來[Ratnagiriswaran A N,Venkatachalam K.The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Tylophoraasthmatica and isolation of the alkaloids tylophorine and tylophorinine[J].Indian J.Med.Res.,1935,22:433-441.],由于其獨特的化學結構、顯著的生物活性,受到國內外化學家的廣泛關注。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堿主要存在于四個科植物:蘿摩科(Asclepiadaceae)、桑科(Moraceae)、爵床科(Acanthaceae)和樟科(Lauraceae)。其中最主要的是蘿摩科植物,在該科中有五個屬的植物發現含有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堿,分別為:娃兒藤屬(Tylophora)、鵝絨藤屬(Cyanchum)、夜來香屬(Pergularia)、Vinceto-xicum屬和Antitoxicum屬。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堿被發現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腫瘤、治療白血病、抗菌、抗阿米巴蟲活性,因此引起眾多化學家和藥物學家的極大興趣。
本課題組首次發現牛心樸子草的浸取物對危害極大的煙草花葉病毒(TMV)具有極高的抑制活性,進一步生物活性跟蹤化學分離研究結果表明:其中抗TMV主要活性物質為菲并吲哚里西啶類生物堿-(R)-安托芬(1),同時還分離到了微量的(R)-6-O-脫甲基安托芬(2),初步的抗TMV的活性測試表明(-)-安托芬與(-)-6-O-脫甲基安托芬的抗TMV活性基本相當,但是它們比已見文獻報道的植物病毒抑制劑活性高出1-2個數量級。隨后開展廣泛的結構修飾和改造,優化出高效的植物病毒病防治藥劑NK-007。
6-O-脫甲基安托芬(2)在植物中天然含量十分地低,植物牛心樸子草的浸取物中含量僅為0.003%。由于現報道的合成方法無法大量制備,因此對6-O-脫甲基安托芬(2)的6位取代基對活性的影響缺乏報道,本課題組之前專利(CN 103923134 A)以及論文(吳萌.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堿的合成、結構改造、生物活性和構效關系研究.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南開大學化學學院.2012.)公開了6-O-脫甲基安托芬(2)的6位堿糖基化產物的制備和抗植物病毒活性,但是合成路線復雜不利于實際應用,同時對6位取代基對抗癌活性以及在醫藥上的應用也缺乏報道。氨基酸衍生化將母體6-O-脫甲基安托芬(2)制備成前藥,能通過改變靶器官的pH值和某些酶的活性來實現母藥的定位釋放,從而做到主動靶向性,降低其毒副作用[(a)李東芬,尹蓉莉.主動靶向給藥系統的研究概況.中藥與臨床.2011.2.61-63;(b)周鵬舉,鄧盛齊,龔前飛.靶向給藥研究的新進展.藥學學報.2010,45(3):300-306]。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堿6-位衍生物及其制備方法和在防治植物病毒、抗癌方面的應用。本專利的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堿6-位衍生物表現出很好的抗植物病毒活性和抗癌活性。
本發明的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堿6-位衍生物具有如下通式(I,I a和I b)所示結構的化合物:
以上通式中,
R1分別代表氫、2-10碳烴基、3-10碳脂肪環、3-10碳不飽和碳環、2-10碳含氮雜環、2-10碳含氧雜環、2-10碳含硫雜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開大學,未經南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2006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品質的吡貝地爾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有機光電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