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芯片失效分析過程中的剝層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11567.2 | 申請日: | 2016-04-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991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林曉玲;恩云飛;梁朝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N1/28 | 分類號: | G01N1/28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萬志香 |
| 地址: | 51061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芯片 失效 分析 過程 中的 方法 | ||
1.一種芯片失效分析過程中的剝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提供芯片,所述芯片具有多層結構,且包括至少一層目標分析層,所述目標分析層 包括待分析區域;
(2)利用離子束自所述芯片的表面開始進行剝層處理,去除所述目標分析層之上的一 層或多層,露出所述待分析區域,即可,其中,所述離子束包括至少一束寬束離子束,束斑直 徑不小于1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失效分析過程中的剝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子束由 三束寬束離子束交匯形成,束斑直徑為1-3m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芯片失效分析過程中的剝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子束為 氬離子束。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芯片失效分析過程中的剝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 依次層疊于襯底上的擴散阻擋層、若干層交替層疊的金屬層和氧化層、表面金屬層以及鈍 化層,其中,所述金屬層的層數大于等于1層,所述目標分析層選自所述襯底、擴散阻擋層、 金屬層、氧化層和表面金屬層中的一層或多層。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芯片失效分析過程中的剝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離子 束對所述金屬層或表面金屬層進行剝層處理的工藝如下:
所述金屬層或表面金屬層的厚度為200-1000nm,離子束能量為4-6kV、離子束與所述芯 片表面的夾角為3-5°。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芯片失效分析過程中的剝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離子 束對所述鈍化層或氧化層進行剝層處理的工藝如下:
所述鈍化層或氧化層的厚度為70-1500nm,離子束能量為4-10kV、離子束與所述芯片表 面的夾角為3-5°。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芯片失效分析過程中的剝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離子 束對所述擴散阻擋層進行剝層處理的工藝如下:
所述擴散阻擋層的厚度為20-50nm,離子束能量為4.5-6kV、離子束與所述芯片表面的 夾角為2-3°。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芯片失效分析過程中的剝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層的 層數大于等于1層,且小于等于6層。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芯片失效分析過程中的剝層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 括參考樣品制作步驟:取與所述芯片同批的參考芯片,利用離子束切割或者化學機械拋光 的方法制作芯片剖面,得所述參考樣品,獲取所述參考樣品中多層結構的截面參數,為所述 芯片的剝層處理提供參考。
10.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芯片失效分析過程中的剝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剝層處理過程中,所述芯片以旋轉和/或左右平移的方式活動,并采用高放大倍率顯微鏡 監控所述剝層處理的進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未經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11567.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