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作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有機金屬配合物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11052.2 | 申請日: | 2016-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6650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0 |
| 發明(設計)人: | 梁花;徐亞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F15/00 | 分類號: | C07F15/00;C09K11/06;H01L51/5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31272 | 代理人: | 俞滌炯 |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作 有機 電致發光 材料 金屬 配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金屬配合物,尤其涉及一種用作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有機金屬配合物。
背景技術
TFT-LCD作為一種顯示屏,是一種非自發光之顯示器,必須透過背光源投射光線,依序穿透TFT-LCD面板中之偏光板、玻璃基板、液晶層、彩色濾光片、玻璃基板、偏光板等相關零組件,最后進入人之眼睛成像,達到顯示之功能。在實際應用中,TFT-LCD顯示屏具有反應速率慢、耗電、視角窄等缺點,不足以成為完美的顯示屏。
有機電致發光是指由有機光電功能材料制備成的薄膜器件在電場的激發作用下發光的現象,被產業界和學術界譽為最有潛力的下一代平板顯示技術,具有低功耗、寬視角、響應快、更輕更薄以及可柔性顯示等優點。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又稱為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由透明陽極ITO、金屬陰極和有機薄膜層構成。在直流電壓驅動下,陰極注入的電子和陽極注入的空穴向有機發光層運動,最終在發光層中相遇并復合發光。與無機半導體二極管相比,有機半導體二極管由于其結構的無序性、材料的多樣性而使得載流子的物理過程顯得更為復雜,用于電子傳輸層和空穴阻隔層的有機材料至關重要。
有機電致發光材料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核心組成部分,對器件的使用性能具有很大的影響。其中,高量子效率的熒光特性、良好的半導體特性、高質量的成膜特性、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良好的加工性能等是其主要的性能要素。根據分子結構特性以發光波長范圍來分類,包括小分子有機化合物、有機配合物發光材料以及有機聚合物材料。
現有技術公開了一種吩嗪類衍生物的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其結構式為:其中,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用于至少發光層、空穴注入層、空穴傳輸層、空穴阻擋層、電子注入層或電子傳輸層中的一層或幾層中,具有電致發光效率良好和色純度優異以及壽命長的優點;另一個現有技術公開了一種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其含有結構式為的衍生物;其中,所述衍生物由于引進了2個苯環,形成了類螺環化合物的物質,增加了分子結構的平面共軛性,提高了該類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溶解性,使其更容易制備,同時,該類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由于不同取代基的引入,能改變電子的躍遷,使其發光峰位可以調節,用于藍光器件的制備中,可有滿足工業化生產的需要。
目前,隨著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本領域技術人員對于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盡管如此,發光材料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因此,設計與合成一種新型有機電致發光材料以克服目前實際應用過程中出現的不足,是OLED研究工作中的重點。
發明內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術,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作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有機金屬配合物,主要應用于OLED器件的發光層中,優選地,應用于紅光客體材料中,得到的器件具有壽命長、驅動電壓低、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好等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包括一種用作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有機金屬配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結構如通式(I)所示:
(Y)nM(X)m-n
(I),
其中,M為原子量大于40的金屬;
X為輔助配體;
m為金屬M的總配位數,n為小于m并且至少為1的整數;
Y為主要配體,其結構如通式(I-I)、(I-II)或(I-III)所示:
其中,A和B分別獨立地表示C5-C20環烷烴或芳烴,或者含有一個或多個雜原子的C5-C20雜環烷烴或雜芳烴;
R1、R2、R3和R4分別獨立地表示單、二、三或四取代基,R1、R2、R3和R4取代基分別獨立地選自氫、氘、鹵素、烷基、雜烷基、芳基、雜芳基。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M為Ir。
在另一個實施例中,X的結構為
進一步地,在一個實施例中,n為2。
關于Y配體的結構,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A和B分別獨立地表示五元或六元環烷烴或芳烴,或者含有一個或多個雜原子的五元或六元雜環烷烴或雜芳烴,其中,所述雜原子為O、S或N,優選為O或N。
進一步地,R1、R2、R3和R4取代基分別獨立地選自氫、甲基、乙基、五元或六元芳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1105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