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適合鹽堿地雨水收集和排鹽的植被恢復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11032.5 | 申請日: | 2016-04-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850264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彬彬;祁永;何九波;柳紅;馬欣;董慧;邢智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綠茵景觀生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B79/02 | 分類號: | A01B79/02;B32B3/26;B32B9/00;B32B9/04;B32B27/02;B32B27/12;B32B27/36;B32B18/00;E03B3/02;E02B1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開區華***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適合 鹽堿地 雨水 收集 植被 恢復 方法 | ||
1.適合鹽堿地雨水收集和排鹽的植被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⑴鋪設排鹽層,包括如下步驟;
a、平整土體,去除表面的鹽堿累積層;
b、每隔5米開槽,所述槽的深度為1m-1.2m,所述槽的寬度為0.8-1.2m,平整完所述槽的底部后,鋪入5-10cm厚的陶粒,所述陶粒粒徑20mm-30mm;所述槽的底部坡降度為3-5‰,坡降方向朝向市政排水管;
c、所述槽的底部鋪設雙壁波紋透水管,在所述雙壁波紋透水管上鋪設粒徑20mm-30mm的石硝,所述石硝的厚度為10-20cm;
d、所述雙壁波紋透水管與排鹽井接通,所述排鹽井與所述市政排水管接通;
e、將土壤回填至所述槽內,壓實;
⑵鋪設雨水回收系統,包括如下步驟:
a、雨水回收系統鋪設于灌溉區域的土壤內部,所述雨水回收系統包括多個集水單元和集水箱,每個所述集水單元包括一Y型管道,所述Y型管道包括兩個雨水收集支管和與所述兩個雨水收集支管連通的總管,各所述集水單元的所述總管之間通過一雨水排水管連通,所述雨水排水管與所述集水箱連通;
所述集水單元上方設置石礫層;
所述集水箱上具有抽水管、泄水管和溢流管,所述溢流管、所述泄水管均與所述市政排水管連通;
⑶治理初期在地表種植耐鹽堿先鋒景觀植物,將所述集水箱內收集的雨水抽出,對地表種植的所述耐鹽堿先鋒景觀植物進行灌溉,灌溉后的水再回流至所述集水箱內反復灌溉,定期檢測所述集水箱內水的含鹽量,當所述含鹽量較高時,通過所述泄水管將所述集水箱內的水排入所述市政排水管;
⑷滲入到所述排鹽層的雨水和灌溉水通過所述雙壁波紋透水管排出,從而將從地表到地表以下1-1.2m區域土壤內的鹽分排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鹽堿地雨水收集和排鹽的植被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當地表至地表以下60cm之間區域內土壤的含鹽量快速降低至符合非耐鹽堿先鋒景觀植物生長標準時,即可在原種植的所述耐鹽堿先鋒景觀植物中適當種植部分邊緣景觀樹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適合鹽堿地雨水收集和排鹽的植被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⑴中的所述石硝上鋪設5cm的黑炭顆粒層,所述黑炭顆粒層上鋪設復合土工布。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適合鹽堿地雨水收集和排鹽的植被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土工布包括無紡布層、滌綸棉過濾層、多孔陶瓷凈化層、支撐層和活性炭層,所述無紡布層設置在所述復合土工布的最上層和最下層,所述滌綸棉過濾層貼合所述無紡布層,所述多孔陶瓷凈化層貼合所述滌綸棉過濾層,所述支撐層設置在所述多孔陶瓷凈化層之間,由負數片蜂窩單邊薄皮組成,每個所述蜂窩單邊薄皮包括多個溝槽和多個連接部,任意兩個所述溝槽之間通過所述溝槽底部之間的固定連接形成蜂窩孔,所述活性炭層充滿所述支撐層的空隙。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適合鹽堿地雨水收集和排鹽的植被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滲透增強柱,步驟⑵中將地表打孔至所述雨水收集支管處,將所述滲透增強柱的一端伸入地表以下與所述雨水收集支管連通,另一端置于地表處;
所述滲透增強柱包括可伸縮變形的軟管,所述軟管的管壁具有小孔,所述軟管內填充陶礫、沙子和顆粒保水劑。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適合鹽堿地雨水收集和排鹽的植被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地表15-20cm處鋪設5cm厚的細沙層。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適合鹽堿地雨水收集和排鹽的植被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細沙層內沙粒的直徑為2mm。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適合鹽堿地雨水收集和排鹽的植被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⑵中所述雨水排水管與所述集水箱之間設置沉沙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綠茵景觀生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天津綠茵景觀生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11032.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物聯網溫室智能管理系統
- 下一篇:集成驅動器的四軸運動控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