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阻止海水入侵—地下水庫技術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07200.3 | 申請日: | 2016-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966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盧明全;柳玉印;張洪軍;劉臣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久鼎祥瑞特種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B3/18 | 分類號: | E03B3/18;E03B3/24 |
| 代理公司: | 大連萬友專利事務所 21219 | 代理人: | 趙敬一 |
| 地址: | 116023 遼寧省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阻止 海水 入侵 地下水庫 技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沿海及海島水利建設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沿海地區的海水入侵會引起的耕地鹽堿化、淡水水源污染、地下設施腐蝕等問題,嚴重 制約了沿海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前對海水入侵的防治主要有:限量開采地下水、人工 回灌、人工抽水等。限量開采地下水意味著供水量的減少,這將進一步加大沿海地區淡水的 供需矛盾。人工回灌需要耗費大量的地表淡水資源,一部分淡水白白地流人海洋,且需要興 建大量的引水工程,對回灌水的水質要求也較高。人工抽水利用抽水形成水位低谷,抽出的 水是海水與淡水的混合體,一般不能用于供水,浪費了大量的淡水資源。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阻止海水入侵—地下水庫技術,截斷海水入侵通道, 有效地解決海水入侵問題,同時充分利用沿海地表降水補充地下淡水資源,解決沿海地區地 下水資源匱乏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阻止海水入侵—地下水庫技術,首先勘測沿海水文地質情況, 在沿海地下淡水與海水分界面上建立一道地下阻水帷幕,地下阻水帷幕和地下隔水區將沿海 地下含水層圍成一個獨立的區域;
在地下阻水帷幕的上游建造有地下蓄水區,確定地下蓄水區時首先勘查地質情況,利用 地下含水層作為蓄水區,如果地下含水層區域較小,開挖土地至一定深度后填充塊石、沙粒 構成為人工蓄水層;
地下蓄水區上方的土層內建有至少一個輻射井,輻射井周圍開挖若干道與輻射井相連通 的攔滲溝,攔滲溝下部填充有大塊碎石,攔滲溝上方設有一道過濾層。
攔滲溝呈輻射狀分布于輻射井周圍。
所述攔滲溝底端向下達到蓄水層。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關鍵位置截斷海水入侵通道,有效地解決海水入侵問題,利 用地下水庫充分截留沿海城市、島礁的降水,形成可開發利用淡水資源,也有效補給該處的 地下水。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地下阻水帷幕,2-輻射井,21-集輸管,3-人工蓄水區,4-攔滲溝,51- 海水區,52-混合區,53-淡水區,61-隔水層,71-海平面,72-淡水水位。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在沿海地區或島礁附近首先勘測沿海水文地質情況,確定海水和地下淡水 的分界面,然后在靠近分界面內的淡水區域建立一道地下阻水帷幕1,地下阻水帷幕1和地 下隔水區將沿海地下水圍成一個獨立的區域,截止海水入侵通道,該區域內的淡水不會被海 水入侵并污染。沿海地區的降水一般大半隨地表徑流進入大海,淡水資源浪費,入滲速度慢 和地下蓄水量不足是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
為了能儲存盡量多的地下水資源,在地下阻水帷幕1的上游建造地下蓄水區3,確定地 下蓄水區3時首先勘查地質情況,利用地下含水層作為蓄水區,如果地下含水層區域較小, 人工開挖至一定深度,然后填充塊石、沙粒等蓄水能力強的材料成為人造蓄水層,人造蓄水 層或地下含水層可以一起作為地下蓄水區3,整個地下蓄水區3就是一個位于地表下的地下 水庫。當有大量降水時,地表徑流可能有一部分流走,但是滲入地下的水分都將被截留。滲 入地下的水越多,儲存的地下淡水資源就越豐富,從而使地下水位升高,促進植被生長。
沿海地帶的地表多有坡度,地表徑流往往很快向下游流去,為了使地表徑流盡量多的滲 入人工蓄水區3。人工蓄水區3上方的土層內建有至少一個輻射井2,輻射井2周圍開挖若干 道與輻射井2相連通的攔滲溝4,攔滲溝4下部填充有大塊碎石,攔滲溝4上方設有一道過 濾層。水流經過濾層過濾掉其中的雜物,進入攔滲溝4的碎石區域,碎石區連通于輻射井2, 經過兩道過濾后的水就進入輻射井2。
地下蓄水區3上方建設多個輻射井2,輻射井2周圍布滿輻射狀分布的攔滲溝4,整個地 表有很大面積可供水流的快速入滲。同時輻射井2井壁上還連通有若干集輸管21,集輸管21 呈輻射狀分布于輻射井周圍,集輸管為直徑小于輻射井的孔洞,洞壁或管壁上設有透水孔, 可以加速淡水滲入,入滲水多,地表徑流量就小,雨季時避免洪災形成,由于人工蓄水區3 被隔絕為一個獨立的蓄水區域,沒有海水污染、沒有蒸發影響,儲量穩定,可以長時間保持 較高的地下水位,使地表植被有足夠的水分。有需要使還可以通過輻射井2將地下蓄水區3 的淡水向外抽取,緩解淡水資源的緊張。由于不形成壩體或大面積水面,不破壞地面原有的 地形地貌,地下水文環境的改善,也促進區域小氣候的改進,增加植被和降水,不但解決沿 海淡水資源的短缺問題,還能改善自然環境和氣候,并形成良性循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久鼎祥瑞特種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大連久鼎祥瑞特種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0720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