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保元補血膏及其制作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204358.5 | 申請日: | 2016-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488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琰;宋洪泉;劉奎;徐瑞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琰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45 | 分類號: | A61K36/8945;A61K9/06;A61P7/06;A61P1/14;A61P27/02;A61P1/00;A61P17/00;A61K35/36;A61K31/7016 |
| 代理公司: | 合肥順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趙宗海 |
| 地址: | 250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補血 及其 制作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保元補血膏及其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中醫所指的血虛,即現代醫學中單位容積血液內的紅血球數和血紅蛋白量減少而言,包括缺鐵性貧血、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抗貧血因子缺乏所致的貧血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多種原因的貧血。中醫統稱為血虛。其原因很多,如失血、飲食失調、病后體虛等可耗傷氣血,而致脾腎虧虛,不能生化氣血所致。臨床主要表現為面色萎黃、口唇蒼白、頭暈耳鳴、困倦乏力、心慌氣短、失眠、血液紅血球總數及血紅蛋白減少。本病癥臨床上發病率很高,如產后、術后、病后,無論在農村或城市,均有大量的患者,是一種常見病。
對于血虛的治療原則,當以補血為主,但同時注意補氣,因益氣可以生血。并須辨別脾虛與腎虛的主次,分別給予補脾和補腎的方法,以加強氣血生化之原。氣血兩虛證,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慌氣短、疲勞無力,治法是補氣益血,代表方有十全大補湯加減,當歸、黃芪、黨參、白術,熟地、炙甘草,紅棗。加減,心悸失眠,加熟棗仁、五味子。心脾兩虛證。臨床表現有心悸、神疲、食少,腹脹、便溏,舌潰脈弱。脾氣虛弱,生血不足,或統攝無權,血溢脈外,均可導致心血虧虛。心血不足,無以氣化,則脾氣亦虛,兩者常互相影響,或為心脾兩虛證。心血不足,心失所養,則心悸;脾氣不足,運化失健,故食少,腹脹,便溏。氣血兩虛,機能活動減退,故神疲乏力,舌質淡,脈細弱,皆為氣血不足之癥。治療方法,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代表方為歸心湯,有人參、黃芪、當歸、白術、茯神、遠志、龍眼肉、酸棗仁,炙甘草,生姜、大棗。肝腎陰虛證,臨床表現有心悸、耳鳴、眩暈、煩熱、口干,治法用滋養肝腎,方藥可用女貞子、旱蓮草、熟地、炙首烏,枸杞,炙龜板、煅磁石、當歸、白芍。加減,皮下出血,加阿膠,仙鶴草。目前中成藥,如生血丸,有鹿茸,黃柏,山藥,白術(炒)、桑枝,白扁豆(炒),紫河車;十全大補丸,藥有黨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芪、肉桂。首烏丸,藥有炙首烏,地黃,牛膝、桑椹,女貞子、暴旱蓮,桑葉、黑芝麻,菟絲子、金櫻子,浠簽草、補骨脂、銀花等。其它尚有當歸養血丸。
以上這些藥物,組方復雜、成分復雜,除了成本高之外,在生產過程中,不易控制有效成分,產品穩定性能也難以控制,是中藥現代化的主要難題。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保元補血膏及其制作工藝,成分簡單,制作工藝簡單,在生產過程中,能夠保留有效成分,產品穩定性能好,用于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病癥、氣血不足之貧血病癥、白細胞減少病癥以及氣虛乏力易疲勞之亞健康病癥,具有顯著的功效。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保元補血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紅參150-200份、黃芪400-500份、山藥400-500份、枸杞260-350份、大棗260-350份、肉桂70-120份、甘草150-200份、阿膠260-350份、冰糖260-350份、山楂150-200份。
優選的,所述的保元補血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紅參160-190份、黃芪420-470份、山藥420-470份、枸杞280-330份、大棗270-320份、肉桂80-110份、甘草160-190份、阿膠290-310份、冰糖280-320份、山楂160-190份。
優選的,所述的保元補血膏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紅參180份、黃芪450份、山藥450份、枸杞300份、大棗300份、肉桂90份、甘草180份、阿膠300份、冰糖300份、山楂180份。
一種保元補血膏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按照重量份稱取各個原料,首先將大棗洗凈,晾干,去核,備用;
S2、將紅參、黃芪、山藥、枸杞、大棗、肉桂、甘草、阿膠、山楂混合投入煎煮釜內,加水常溫浸泡0.5-2h,浸泡結束后加熱煎煮釜至80-110℃,煎煮時間為1-3h,再過濾,收集濾液A和濾渣;
S3、將步驟S2收集的濾渣反復煎煮2-3次,過濾,收集濾液B;
S4、將步驟S1和步驟S2制得的濾液混合放入容器隔夜靜置,收集上清液,過濾80目篩,得到濾液C備用;
S5、將冰糖加熱70-90℃煉制,再將阿膠烊化處理,將煉制后的冰糖、烊化處理后的阿膠共同兌入濾液C,50-90℃加熱攪拌收膏。
優選的,所述步驟S2中藥混合物的浸泡時間為1h,浸泡結束后加熱煎煮釜至100℃,煎煮時間為1.5h,所述步驟S3反復煎煮3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琰,未經王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0435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小兒腹瀉的藥劑
- 下一篇:一種治療打嗝的口服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