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柔性電路板和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04092.4 | 申請日: | 2016-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5796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友澤;楊瑞鋒;陳玉梅;艾青南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1/11 | 分類號: | H05K1/11;G02F1/133;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 地址: | 10001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柔性 電路板 顯示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柔性電路板和顯示裝置,柔性電路板包括:柔性基材;第一連接部,設置在柔性基材的前端,用于連接彩膜基板上的觸控接收電極;第二連接部,設置在柔性基材的鏤空區域,用于連接驅動集成電路,鏤空區域位于柔性基材的中部。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可以將用于連接彩膜基板上的觸控接收電極的第一連接部,和用于連接驅動集成電路的第二連接部都設置在一塊柔性基材上,從而減少柔性基材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成本。而且第二連接部設置在柔性基材的鏤空區域,驅動集成電路也處于鏤空區域中,從而使得驅動集成電路不會被柔性電路板中的其他結構所遮擋,有效地的緩解了驅動集成電路的散熱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柔性電路板和一種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Hybrid in cell技術是一種新型觸控顯示技術,通過將原本獨立的觸控模塊整合到LCD內部,基本原理是在彩膜一側形成Rx(接收)電極,在陣列基板一側形成Tx(傳輸)電極,這兩極作為觸控電極的基本組成。這種組成方式就決定了在彩膜一側需要有電路引出及信號處理結構。
現有的電路引出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圖1為主FPC(柔性電路板),其上集成了Driver IC(驅動集成電路),通過IC Bonding連接于柔性基材,圖2為從FPC,其上集成了Touch IC(觸控集成電路),Touch Bonding用于連接傳輸電極。在主FPC上設置有連接器A,在從FPC上設置有連接器B,連接器A和連接器B用于將主FPC和從FPC連接。
這種結構雖然簡單,但是從長遠考慮,不僅在成本上需要更多的FPC物料及連接器原件,直接導致成本升高;同時由于在結構上采用的的是兩塊FPC直接物理堆疊方法,也即將從FPC直接疊加到主FPC上,這種導致Driver IC被從FPC遮擋,如圖3所示,進而導致其工作散熱受阻,使得整臺顯示裝置出現過熱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緩解柔性電路板中驅動集成電路的散熱問題。
為此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柔性電路板,包括:
柔性基材;
第一連接部,設置在所述柔性基材的前端,用于連接彩膜基板上的觸控接收電極;
第二連接部,設置在所述柔性基材的鏤空區域,用于連接驅動集成電路,所述鏤空區域位于所述柔性基材的中部。
優選地,柔性電路板還包括:
供電區,設置在所述柔性基材的側端,連接于背光模組中的背光源,用于為所述背光源供電。
優選地,柔性電路板還包括:
過孔,設置在所述柔性基材上與所述供電區相鄰的區域,
其中,焊盤區通過所述過孔與所述供電區相連。
優選地,柔性電路板還包括:
觸控集成電路,設置在所述柔性基材上,連接于所述第一連接部。
優選地,柔性電路板還包括:
連接器,設置在所述柔性基材后端遠離所述觸控集成電路的一側,用于連接外接設備的主板。
優選地,柔性電路板還包括:
電容電阻區,設置在所述柔性基材上。
優選地,柔性電路板還包括:
接地區,設置在所述柔性基材的后端,用于接地。
優選地,柔性電路板還包括:
金屬露出區域,設置在所述柔性基材上,用于接地。
優選地,柔性電路板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0409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內埋式元件封裝結構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印刷線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