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203988.0 | 申請日: | 2016-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8630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關敏;畢海鵬;謝明軍;黃鈴;楊力;楊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8F290/06 | 分類號: | C08F290/06;C08F212/08;C08F283/06;C08F230/08;C08F28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李婉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性 有序 有機硅 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fā)明涉及功能材料領域,公開了一種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含有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寡聚苯乙烯和式(1)所示的有機硅烷化合物,其中,R1、R2和R3各自獨立地為甲基、甲氧基、乙氧基或氯,R1、R2和R3相同或不同。該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包括:將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分散在有機溶劑中以獲得混合流體,將混合流體、有機硅烷化合物和堿劑在惰性氣氛下混合接觸,得到經(jīng)過表面改性的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接著在引發(fā)劑的存在下,將經(jīng)過表面改性的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和苯乙烯在惰性氣氛下進行聚合反應。本發(fā)明的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對水中的污染物雙酚A具有較高的吸附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功能材料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該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的制備方法,以及由該方法制備的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雙酚A作為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通常應用于高分子材料領域。隨著研究的深入,發(fā)現(xiàn)雙酚A類似雌性激素,可以導致人體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現(xiàn)已有多國將其列入有毒物質列表中。因此,如何處理水中雙酚A已成為科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命題,迄今為止已報道了多種處理方法,包括吸附、生物降解、催化氧化等等,而在這些方法中,吸附則是一種既簡便又非常有效的方法。
據(jù)研究表明,用于處理水中雙酚A的吸附材料種類繁多,其中包括活性炭、多孔樹脂、碳納米材料、生物高分子等等,然而,對于這些材料來說,要么吸附能力有限,要么重復利用率低,因此,研究出一種高效吸附雙酚A的材料是非常必要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材料結合了介孔有機硅材料的有機無機孔壁結構、介孔結構以及多官能團等多重結構特點,大大提高了材料對于雙酚A的吸附性能,為處理水中雙酚A的污染提供了新的途徑。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其中,該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含有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寡聚苯乙烯和式(1)所示的有機硅烷化合物,
式(1)
其中,R1、R2和R3各自獨立地為甲基、甲氧基、乙氧基或氯,R1、R2和R3相同或不同。
本發(fā)明提供了制備上述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的方法,該方法包括:
(1)將所述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分散在有機溶劑中以獲得混合流體,將所述混合流體、所述有機硅烷化合物和堿劑在惰性氣氛下混合接觸,得到經(jīng)過表面改性的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
(2)在引發(fā)劑的存在下,將所述經(jīng)過表面改性的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和苯乙烯在惰性氣氛下進行聚合反應。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由上述方法制備的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
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的所述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通過用寡聚苯乙烯和有機硅烷化合物修飾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該寡聚苯乙烯在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的孔道中既可形成長鏈結構又可形成網(wǎng)絡結構,同時寡聚物鏈上的苯環(huán)可以增加孔壁和水中游離的雙酚A的相互作用,從而提高了所述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對雙酚A的吸附性能。
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實施例1制備的改性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P1和有序介孔有機硅材料PMO的FTIR光譜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經(jīng)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0398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