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頸椎椎間融合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201237.5 | 申請日: | 2016-03-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1597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彪;郝定均;郭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市紅會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70 | 分類號: | A61B17/7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權 |
| 地址: | 710000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頸椎 融合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頸椎椎間融合系統,包括融合主體,所述的融合主體的兩端分別設置上緣曲面結構和下緣曲面結構;所述的融合主體具有貫穿上下緣曲面結構的中空柱狀結構,融合主體表面分布設置有多個連通所述中空柱狀結構的可視孔;上緣曲面結構和下緣曲面結構的表面均分布有錐形凸起。該頸椎椎間融合系統與椎體終板配合度良好,接觸面為理想的面?面結合,生物力學穩定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頸椎醫療器械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頸椎椎間融合系統。
背景技術
頸椎前路手術常需次全切除1-2個椎體以完成減壓,對于切除后所留的空隙,目前臨床上通常采用大致測量后的鈦網來進行填充。由于鈦網的平面結構與人體頸椎終板的曲面結構契合度欠佳,術后鈦網下沉、移位導致內固定失敗,嚴重者甚至脊髓損傷等時常發生。因此,臨床急需一種契合度高、生物力學穩定性好的頸椎椎體間填充物來代替鈦網。
無論從診斷學或外科學的角度而言,脊柱的復雜結構及其兼具解剖學與機械學特點的復雜性,都不失為一個極具挑戰性的課題。椎體的形態、生物力學與運動單元存在著較大的變異,包括全部解剖節段,尤其是頸椎。上述情況使脊柱內固定材料與固定方式不斷推陳出新。20世紀80年代早期,Patel等將鈦合金以金屬網格板形狀引入矯形外科,將其用于顎面骨重建與髖臼置換手術。自此,鈦金屬網狀結構常被用于治療骨缺損,將其進行合理的剪裁與塑形后用以填充骨缺損,并對目標區域提供支撐作用。1986年,Harms與Biedermann發明了脊柱第一件“鈦網”內置物,將其設計成橢圓網格柱狀體,并作為一種脊柱墊圈為骨組織提供支撐,由于鈦網技術提供的脊柱高融合率,目前其已成為頸椎椎體次全切除術后最常使用的內置物。頸椎前路椎體次全切除結合鈦網植骨、鈦板內固定術適用于包括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頸椎創傷、頸椎結核等頸椎疾患的治療,并已取得較好效果,有效避免了自體髂骨植骨可能帶來的供骨區感染、骨折、長期疼痛等并發癥。頸椎手術中使用鈦網,可起到足夠的支撐作用并為植骨塊提供適宜的融合環境。但由于脊柱本身及周圍結構的復雜性使得鈦網的使用仍具有不少缺點,由于鈦網剛度等生物力學指標與人體頸椎的差異性,術后鈦網下沉、刺入相鄰椎體終板并最終導致鈦板螺釘松動或斷裂、鈦網移位等現象時有發生。鈦網下沉臨床診斷依據術后3個月、6個月、12個月頸椎標準側位X線片上手術椎節的椎間前緣或后緣高度,與術后1周內攝片結果相比,三者之一椎間高度下陷≥2mm者,即視為鈦網下沉。關于鈦網下沉的原因,研究認為是多因素所致。其中鈦網與終板的接觸面匹配程度是一個關鍵因素。LimTH及Hakalo等研究認為,術后鈦網下沉可能與鈦網和相鄰終板接觸面積較小及未考慮終板傾斜角等致使鈦網與相鄰終板匹配較差,契合度不佳,術后早期容易發生下沉。二者認為提高鈦網與相鄰終板的吻合度對降低鈦網下沉具有重要意義。Daubs等回顧了27例頸前路椎體次全切、鈦網自體植骨與前路鋼板手術病例,21個月的隨訪期內總體失敗率為30%,其中單節段失敗率為6%,明顯低于多節段平均75%的失敗率(兩節段67%、三節段100%)。其認為失敗原因除患者身體狀況欠佳、鈦網邊緣銳利及硬度較高、減壓技術外,多節段椎體次全切后重建導致的生物力學改變等因素也十分關鍵。Jonbergen等研究回顧了71例頸椎間盤病變及頸椎管狹窄病例,發現10例發生下陷,其中主要集中在C6/7節段,認為其原因可能與鈦網設計缺陷有關。與國外學者相似,我國學者對鈦網相關并發癥也做了大量研究。李新友等研究認為尖銳的鈦網局部應力集中,易刺破相鄰終板,進入椎體的松質骨內,術后易于發生鈦網下沉、移位等相關并發癥。徐建偉及賈連順等研究認為鈦網植骨比自體髂骨植骨有優越之處,但有發生下沉的可能,這與鈦網接觸面積較小,裁剪后椎間應力分布欠佳等相關。然而大量臨床數據說明鈦網與椎體終板配合度欠佳,致使接觸面由理想的面-面結合變為點-面結合,應力相對集中,生物力學穩定性改變是鈦網下沉、移位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見,急需研發一種結構穩定、力學性能良好的頸椎椎間融合系統。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個體化頸椎椎間融合系統,來代替鈦網。該頸椎椎間融合系統與椎體終板配合度良好,接觸面為理想的面-面結合,生物力學穩定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市紅會醫院,未經西安市紅會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20123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消融導管
- 下一篇:一體式劍突肋緣下定向定位引導器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