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極薄復雜石英礦脈由緩變急淺孔綜合采礦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98675.0 | 申請日: | 2016-04-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566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13 |
| 發明(設計)人: | 周孝滿;左國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稀有稀土金屬鎢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C41/22 | 分類號: | E21C41/22 |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36122 | 代理人: | 歐陽沁 |
| 地址: | 330046 ***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雜 石英 礦脈 緩變急淺孔 綜合 采礦 方法 | ||
1.一種極薄復雜石英礦脈由緩變急淺孔綜合采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礦方法的步驟為:
、將礦體以45米長度劃分礦房,礦房中預留東間柱(13)、西間柱(14)、頂柱(21)、底柱一(7)和底柱二(19);
b、在礦房中部掘進通風天井(2)貫穿沿脈巷道對應的上部中段(22);
c、在礦房沿脈巷道(1)內每隔7m向上掘高度3m的漏斗頸一(3)、漏斗頸二(4)、漏斗頸三(5)、漏斗頸四(6),然后在已結束采場的人行聯絡道(8)內向礦房另一端進行拉底,拉底高度為1.8m,底柱一(7)高3m,貫穿西間柱(14)作為進出采場的第一安全出口,同時也兼作電耙硐室一(9),并利用漏斗頸四(6)作為采場第二安全出口,沿脈平巷漏斗頸一(3)、漏斗頸二(4)安裝水泥漏斗放礦,其余漏斗頸三(5)和通風天井(2)底部口子回采時用坑木進行封閉,防止礦石崩落至沿脈平巷內;
d、采用YT-28鉆沿礦房高度方向鉆鑿上向傾斜炮孔(20),以先行通風天井(2)為爆破自由面,從下至上呈梯段向礦房兩端后退式回采;每次爆破長度隨自由面的加大而加長,每次爆破結束后,先通風灑水,檢查礦房頂板和邊幫,處理浮石,然后采用功率28KW的電耙進行局部放礦,放出每次崩落礦石的60%后,開始平整場地,平場后回采作業面保持1.7m高空間以滿足鑿巖要求;礦房兩端的順路假井一(12)用坑木板子進行支護,并架設好人行梯子;隨著回采高度的上升,礦房頂板暴露面積逐步增大,要及時預留好保安礦柱(11);以此循環直至回采到礦脈由緩變急處;
e、在礦房礦脈由緩變急處沿走向以3m為間隔,向上掘3m高的二次切割漏斗頸(18)共4個,并在礦房兩端掘進5m高的順路假井二(17),在順路假井二(17)內向礦房中心進行拉底,拉底高度1.8m,底柱二(19)高度為3m,掘好電耙硐室二(15),并在二次切割漏斗頸(18)共4個漏斗頸口朝礦房頂板往下2m左右的位置,沿礦脈走向打8~10個電耙葫蘆芒桿眼(23),為后續的礦房耙礦做好準備;當二次切割漏斗頸(18)和拉底切割完成后,二次切割漏斗頸(18)共4個均不安裝漏斗;人員、材料及設備從礦房兩端的順路假井二(17)進入作業面;回采采用YSP-45鉆打上向傾斜炮孔(20),以通風天井(2)為爆破自由面往礦房兩端后退式回采,每次爆破后進行局部放礦,采用電耙放出每次崩落礦石的40%,局部放礦后檢查礦房頂板和礦房兩幫圍巖,處理浮石,平整場地,檢查有無空洞,及時進行礦房內大塊的二次破碎,發現空洞立即處理;平場后保持1.8~2.0m高的回采鑿巖空間后進入下個爆破回采作業循環,直至礦房爆破回采結束;
f、礦房爆破結束后將采場內剩余礦石全部放出,采用兩臺電耙接力耙礦的出礦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稀有稀土金屬鎢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江西稀有稀土金屬鎢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9867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安全閥的開閉機構
- 下一篇:高含水油井全分析油樣取樣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