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太子參根腐病的拮抗菌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81785.6 | 申請日: | 2016-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7934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04 |
| 發明(設計)人: | 吳林坤;陳軍;林文雄;吳紅淼;林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農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01N63/00;A01P3/00;C12R1/01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002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子參 根腐病 拮抗 應用 | ||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太子參根腐病的拮抗菌及應用,拮抗菌經鑒定為伯克霍爾德菌,命名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株細菌菌株,特別涉及一株對太子參根腐病有拮抗作用的拮抗細菌,可用于克服或緩解連作太子參土傳病害問題,屬于微生物和生物防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作物連作障礙的問題存在已久,有研究表明在大豆、黃瓜、辣椒、番茄、花生、馬鈴薯、西瓜、草莓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連作障礙。近年來,太子參、人參、地黃、百合、丹參等藥用植物連作障礙的報道也逐漸增多。
太子參又稱孩兒參,是一種名貴中藥材,其在福建、貴州、江蘇、安徽、山東、浙江等地多有種植。太子參含有揮發性物質、環肽類、糖類及酯類等化學成分,具有抗腫瘤、增強免疫、抗氧化、抗應激、治療糖尿病及止咳等藥理作用,是兒科臨床組方常用中藥。上世紀70年代前,這種中藥材主要是依靠野生采集以供應醫藥之需。之后,太子參主要由人工栽培獲得。但是此藥材栽培過程中發生明顯的連作障礙現象,即連作下太子參植株往往表現出地上部植株矮小弱化、葉片光合作用減弱、易枯萎;地下部須根無法正常膨大、藥效成分無法有效積累,藥用品質下降;病蟲害發生猖獗,常發生大面積枯死現象(如圖1所示)。通常,每茬太子參收獲后需間隔2~4年方可在同一地塊上再次種植。更為嚴重的是,在連作障礙成因及作用機理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大部分農戶試圖通過增施肥料、撒石灰以及濫用農藥等措施來維持產量,不但效果不佳,而且還提高了生產成本投入,加重環境污染以及農田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等一系列問題,使太子參的栽培生產陷入了惡性循環。因此,構建一種合理有效的措施用于克服或緩解連作障礙和土傳病害問題成為藥用植物資源生態學研究的重要內容。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尖孢鐮刀菌、串珠鐮刀菌(如圖2所示)是導致太子參連作障礙、土傳病害猖獗的重要因素,兩種病原菌數量隨太子參連作年限的增加而呈現不斷增加的趨勢。而利用拮抗菌進行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被認為是一種科學、合理、高效、環境友好型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土傳病原菌往往具有寄主特異性,表現出專性侵染特定寄主的特性,因此只有篩選能夠高效拮抗太子參專化病原菌的拮抗菌才能用于太子參土傳病害的生物防治。同時,拮抗菌要具有較強的根際定殖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出抵御病害和保護植物的作用,而從病害部位直接分離拮抗菌為篩選此類有益菌提供了思路與途徑。所以,本發明針對太子參專化型尖孢鐮刀菌和串珠鐮刀菌,從太子參根際土壤中分離篩選到一株高效拮抗這兩種病原真菌的拮抗細菌,經鑒定為伯克霍爾德菌,命名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高效拮抗太子參根腐病病原菌的拮抗菌,用于生物防治太子參連續種植過程中常見的根腐病問題,為克服或緩解太子參連作障礙問題提供生防菌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農林大學,未經福建農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8178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