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平移式五點水平井立體井網布井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81498.5 | 申請日: | 2016-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729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明(設計)人: | 趙繼勇;張瀚丹;謝啟超;丁黎;孫棟;樊建明;劉建;王博;劉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3/30 | 分類號: | E21B43/30;E21B43/17;E21B43/26;E21B43/2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張培勛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平移 五點 水平 立體 網布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油井開發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平移式五點水平井立體井網布井方 法。
背景技術
國內低滲透油藏的石油儲量規模約占石油總儲量的1/4,新增儲量占當年探明的 石油地質儲量中的60%到70%以上,儲量規模大,但難以有效開發。鄂爾多斯盆地由于巖性致 密、流體流動困難,壓力傳導能力差,一般情況下地層能量都不足、油井自然產能低,如果僅 僅依靠天然能量開發,油井投產后,地層壓力下降快,產量遞減大,一次采收率很低,而且壓 力、產量降低之后,恢復起來十分困難。注水開發使地層壓力始終保持較高的水平,建立有 效的驅替壓力系統,改善低滲透致密油藏開發效果。而水平井開發可以有效增加泄油面積, 增大傳導率,而且更容易貫穿儲層中的天然裂縫,解決低滲透致密油藏單井產量低的問題, 有效提高采油速度。
2010年開始在鄂爾多斯盆地開展水平井采油直井注水五點井網的開發試驗,礦場 實踐表明,低滲透致密油藏采用直井注水補充能量、水平井采油的開發方式效果較好。但是 這種開發方式僅適用于10m左右的單套薄油層,采油速度可以達到0.8%~1%。對厚油層或多 油層疊合型油藏,采用單層水平井開發,難以完全動用油層,而且采油速度低,僅0.3%~ 0.5%。從文獻調研情況看,目前沒有針對該類油藏水平井開發方式的研究。為了更好的開發 厚油層和多油層疊合型油藏,發明了平移式五點水平井立體井網布井新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平移式五點水平井立體井網布井方法,以更好的開發厚 油層和多油層疊合型油藏。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平移式五點水平井立體井網布井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確定適合部署平移式五點水平井立體井網布井的油層條件,選擇該層段作為水 平井的目標實施層;
步驟2)先實施第一口注水井,根據區域最大主應力方向作為井排方向,間隔500m井距, 實施第二口注水井,然后從第一口注水井注水,沿最大主應力的垂直方向1000m處實施第三 口注水井,從第三口注水井處,沿最大主應力方向間隔500m處實施第四口注水井,注水井要 完全鉆穿準備實施水平井的油層;
步驟3)以第一口注水井為坐標原點,沿最大主應力方向平移275~290m,沿最大主應力 的垂直方向移動200m,得到的坐標作為第一口水平井第一靶點的坐標,從該點沿最大主應 力的垂直方向實施水平段,完成第一口水平井的鉆井;
步驟4)以第一口注水井為坐標原點,沿最大主應力方向平移210~225m,沿最大主應力 的垂直方向移動200m,得到的坐標作為第二口水平井第一靶點的坐標,從該點沿最大主應 力的垂直方向實施水平段,完成第二口水平井的鉆井;
步驟5)在縱向上儲層情況滿足步驟1)中適合部署平移式五點水平井立體井網布井的 油層條件時,縱向上增加水平井的數量,平面坐標交替使用第一口水平井第一靶點和第二 口水平井第一靶點的坐標繼續實施;
步驟6)水平井壓裂;
步驟7)注水井在各水平井對應層段射孔壓裂后,各射孔段間用封隔器座封,實施分層 注水。
步驟1)所述確定適合部署平移式五點水平井立體井網布井的油層的過程如下:
(1)判斷油層是否為多油層疊合型或厚油層形態;
(2)多油層疊合型情況下,泥質隔夾層穩定發育,隔夾層厚度大于等于20m;厚油層形態 在無隔夾層情況下,油層厚度大于等于40m。
所述第一口水平井和第二口水平井的井距為500m。
步驟3)和步驟4)中沿最大主應力的垂直方向實施水平段的長度均為600m。
步驟6)水平井壓裂時,壓裂時同組水平井應同期施工。
步驟6)水平井壓裂時,相鄰兩層水平井的壓裂位置相互錯開距離為20-30m。
600m水平井壓裂縫段數為12段,壓裂裂縫密度為1條/50m。
所述12段裂縫縫長分別為100m、110m、120m、130m、130m、140m、140m、130m、130m、 120m、110m、100m。
所述裂縫形態為紡錘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8149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