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蘊潤緞光釉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81020.2 | 申請日: | 2016-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768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20 |
| 發明(設計)人: | 葉德林;韋前;黃春林;韋守泉;朱光耀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三水新明珠建陶工業有限公司;廣東新明珠陶瓷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3C8/00 | 分類號: | C03C8/00;C04B41/8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 地址: | 528061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蘊潤緞光釉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陶瓷的釉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平整滑膩的釉面,素靜而不嬌艷,平滑而不光亮,手指觸摸似羊脂,光如蠟、似緞、似絹,耐臟污,在相同情況下,熱穩定性及抗壓強度均比普通水晶釉、光澤釉要好。這種啞光釉產品可以使人感到寧靜、詳和,身心得到放松,疲憊減輕,心情舒暢。高檔啞光釉產品,以其特有的功效迎合了人們的心理,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但是這種近乎完美的蘊潤釉面,在當前工業化生產的建筑陶瓷行業,成為一種很難突破的課題。尤其是對于一次燒成的低吸水率瓷磚產品,對這種釉面的技術研究還不很欠缺,目前該類釉種在整體效果方面存在釉面不平整、有桔皮釉面和細小針孔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蘊潤柔光釉面的不足,提供一種全新的蘊潤緞光釉及其制造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蘊潤緞光釉,該緞光釉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組成為:鉀長石15~26%,鈉長石20~22%,高嶺土10~15%,滑石5~10%,方解石10~22%,氧化錫8~14%,硅灰石2~5%,污水壓榨泥10~15%。
該緞光釉的化學組成的重量含量為SiO2為38~50%;Al2O3為15~23%;Fe2O3為0.1~1%;TiO2為2~2.5%;CaO為10~25%;MgO為2~8;K2O為3~10%;Na2O為5~10%;SnO2為5~6%;ZrO2為0.2~0.5%。
該蘊潤緞光釉表面光澤度為10-15℃。
一種蘊潤緞光釉的制造方法,步驟如下:a、按照原料重量百分比組成為:鉀長石15~26%,鈉長石20~22%,高嶺土10~15%,滑石5~10%,方解石10~22%,氧化錫8~14%,硅灰石2~5%,污水壓榨泥10~15%選取原料,并加入原料總重量50%的水;b、球磨24小時以上,得到釉漿,再用沉淀式分離法把粗顆粒分離掉,控制細度325目篩余為質量分數0.1~0.5%,之后再陳腐48小時以上;c、采用直線落體式淋釉的方法,將釉漿均勻施到坯體表面;d、在燒成溫度為1200℃的條件下煅燒1小時,得到蘊潤緞光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礦物原料以及化工原料配合使用,采用全新配方,能得到釉面平整、細膩無針孔及具有絲絹般光澤的瓷磚釉面,釉面無強烈反光,給人一種柔和、安靜、舒服的感受,并且具有很好的防污、防滑性能,是一種極具市場潛力的建筑瓷磚釉種。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蘊潤緞光釉,,該緞光釉的原料的重量百分比組成為:鉀長石15~26%,鈉長石20~22%,高嶺土10~15%,滑石5~10%,方解石10~22%,氧化錫8~14%,硅灰石2~5%,污水壓榨泥10~15%。該緞光釉的化學組成的重量含量為SiO2為38~50%;Al2O3為15~23%;Fe2O3為0.1~1%;TiO2為2~2.5%;CaO為10~25%;MgO為2~8;K2O為3~10%;Na2O為5~10%;SnO2為5~6%;ZrO2為0.2~0.5%。污水壓榨泥可以采用建陶企業生產過程產生的污水淤泥,經過沉淀凈化處理工藝后,制備的循環再利用原料,以節約成本,其也可以使用普通的泥。
該蘊潤緞光釉表面平滑細膩,手感溫和,表面光澤度為10-15℃,是對人視覺最舒適的光澤度。
一種蘊潤緞光釉的制造方法,步驟如下。
a、按照原料重量百分比組成為:鉀長石15~26%,鈉長石20~22%,高嶺土10~15%,滑石5~10%,方解石10~22%,氧化錫8~14%,硅灰石2~5%,污水壓榨泥10~15%選取原料,并加入原料總重量50%的水。
b、球磨24小時以上,得到釉漿,再用沉淀式分離法把粗顆粒分離掉,控制細度325目篩余為質量分數0.1~0.5%,之后再陳腐48小時以上。
c、采用直線落體式淋釉的方法,將釉漿均勻施到坯體表面。
d、在燒成溫度為1200℃的條件下煅燒1小時,得到蘊潤緞光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三水新明珠建陶工業有限公司;廣東新明珠陶瓷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三水新明珠建陶工業有限公司;廣東新明珠陶瓷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8102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