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磁道岔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79958.0 | 申請日: | 2016-03-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96430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7 |
| 發明(設計)人: | 鄧自剛;李燕杰;張婭;鄭珺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1B25/34 | 分類號: | E01B25/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師事務所11321 | 代理人: | 王凝,金鳳 |
| 地址: | 61003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磁 道岔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溫超導磁浮車道岔技術,特別涉及一種電磁道岔。
背景技術
道岔是有軌交通實現線路轉換不可或缺的設備。目前,關于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道岔設備的研究較少,且為機械式,主要通過強力移動磁軌來實現軌道換向的目的,故稱為機械式道岔。
然而,與常規的鐵路道岔類似,現有的機械式道岔存在以下缺點:
(1)不經濟:
A、機械式道岔需要大量輔助設備,如移動平臺、推動裝置等;
B、磁懸浮系統中軌道由無數永磁段組成,永磁段間的強磁力作用將導致移動軌道需要非常大的機械力,因此耗能大;
C、為了保證軌道能夠順利移動,機械式道岔需要留足夠的空間;
D、頻繁的機械移動將導致軌道磨損較大。
(2)響應時間長:機械式道岔在移動軌道時,由于需要一系列機械運動,因此需要一定的響應時間,實時性差,不能應用于對實時性要求高的應用場合。
綜上所述,現有技術中所提出的機械式道岔經濟性和實時性都較差。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電磁道岔,從而無需進行機械移動即可實現道岔的功能,具有體積小、響應時間快等優點。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體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電磁道岔,該電磁道岔包括:第一單永磁軌道L1、第二單永磁軌道L2、道岔軌道L3、第一雙永磁軌道L4和第二雙永磁軌道L5;
所述第一單永磁軌道和第二單永磁軌道均包括一個永磁軌道組;所述永磁軌道組包括N塊永磁體,所述永磁軌道組中的N塊永磁體的磁化方向均為第一磁化方式;
所述道岔軌道包括M塊磁體,所述M塊磁體包括3塊電磁鐵和(M-3)塊永磁體;所述3塊電磁鐵位于所述道岔軌道的中部,各塊電磁鐵的磁極嵌入永磁軌道內,且各塊電磁鐵垂直于道岔軌道;所述(M-3)塊永磁體平均設置在所述3塊電磁鐵的兩側;所述3塊電磁鐵根據控制指令切換為第一狀態或第二狀態;當所述3塊電磁鐵處于第一狀態時,所述道岔軌道從左至右第1~N塊磁體的磁化方向為第一磁化方式;當所述3塊電磁鐵處于第二狀態時,所述道岔軌道從左至右第(M-N+1)~M塊磁體的磁化方向為第一磁化方式;
所述第一雙永磁軌道包括P塊永磁體;所述P塊永磁體中的從左至右第1~N塊永磁體的磁化方向為第一磁化方式,第(P-N+1)~P塊永磁體的磁化方向為第一磁化方式;
所述第二雙永磁軌道包括兩個永磁軌道組,兩個永磁軌道組之間間隔一塊磁體大小的空位;
所述第一單永磁軌道、第二單永磁軌道、道岔軌道、第一雙永磁軌道和第二雙永磁軌道按順序依次排列,且各個軌道的中心點在同一條直線上;
其中,所述N、M和P均為自然數,且N<M<P<(2N+1)。
較佳的,所述N的取值為2或5。
較佳的,當所述N、M和P的取值分別為5、7和9時:
所述永磁軌道組包括5塊永磁體;所述第一磁化方式為:所述永磁軌道組中各塊永磁體的磁化方向從左至右分別為:向下、向右、向上、向左、向下;
所述道岔軌道包括4塊永磁體和3塊電磁鐵;其中,2塊永磁體位于所述道岔軌道的左端,另外2塊永磁體位于道岔軌道的右端,所述3塊電磁鐵位于所述道岔軌道的中部;當所述3塊電磁鐵處于第一狀態時,所述道岔軌道從左至右第1~5塊磁體的磁化方向為第一磁化方式;當所述3塊電磁鐵處于第二狀態時,所述道岔軌道從左至右第3~7塊磁體的磁化方向為第一磁化方式;
所述第一雙永磁軌道包括9塊永磁體;所述9塊永磁體中的從左至右第1~5塊永磁體的磁化方向為第一磁化方式,第5~9塊永磁體的磁化方向為第一磁化方式;
所述第二雙永磁軌道包括兩個永磁軌道組,每個永磁軌道組包括5塊永磁體,每個永磁軌道組中的5塊永磁體的磁化方向均為第一磁化方式。
較佳的,當所述N、M和P的取值分別為2、3和4時:
所述永磁軌道組包括2塊永磁體;所述第一磁化方式為:所述永磁軌道組中各塊永磁體的磁化方向從左至右分別為:向下、向上;
所述道岔軌道道岔軌道包括3塊電磁鐵;當所述3塊電磁鐵處于第一狀態時,各電磁鐵從左至右的磁化方向分別為向下、向上、向下;當所述3塊電磁鐵處于第二狀態時,各電磁鐵從左至右的磁化方向分別為向上、向下、向上;
所述第一雙永磁軌道包括4塊永磁體;各塊永磁體的磁化方向從左至右分別為:向下、向上、向下、向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7995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瀝青路面車轍鉆芯取樣位置確定方法
- 下一篇:一種導電紙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