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脂肪酸甲酯加氫制備脂肪醇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79328.3 | 申請日: | 2016-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7748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2-23 |
| 發明(設計)人: | 姚志龍;羅學清;孫培永;張勝紅;張芳;胡彬;張岳嬌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7C29/149 | 分類號: | C07C29/149;C07C31/125;C07C3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合誠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陳波 |
| 地址: | 102617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脂肪酸 加氫 制備 脂肪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脂肪酸甲酯加氫制備脂肪醇的方法。
背景技術
高碳脂肪醇分子中既有疏水基如碳氫鏈,又有親水基如羥基,具有兩親的特性,可用于表面活性劑,去污能力強,生物降解快;以生物質為原料制備的脂肪醇由于原料的可再生性,其前景被廣泛看好。脂肪醇可以發生脫水反應生成α-烯烴,可用作降烯烴(HDPE和LLDPE)共聚單體,還可用于生產塑料,聚烯烴彈性體,合成潤滑油,或作為石油添加劑。
脂肪酸甲酯加氫制備相應的醇多選擇銅系催化劑,銅系催化劑表現出較強的反應活性及選擇性。
CN101085718A中公開了一種采用超臨界工藝的脂肪酸甲酯制備脂肪醇的方法,使用CuCrMnBaSi系催化劑,以二甲醚為超臨界溶劑,脂肪酸甲酯、氫氣、二甲醚的摩爾比為1:4:9.4,其中二甲醚占反應物料總質量的60%,反應溫度為250℃,反應壓力6MPa的條件下,脂肪酸甲酯轉化率為99%,脂肪醇的選擇率為99%。但該工藝中催化劑復雜,特別是二甲醚消耗量較大。
CN101468939A中公開了一種脂肪酸甲酯超臨界加氫制備高碳醇的方法,使用CuCr催化劑,以正戊烷、正己烷或其混合物,或重整抽余油為超臨界溶劑,添加量占反應物料總質量的80%~90%,降低傳質阻力,從而降低氫氣消耗量,氫油摩爾比為1.5~2.5:1,反應溫度為220~280℃,反應壓力5~7MPa的條件下,脂肪酸甲酯轉化率為85.3%~85.8%,脂肪醇的選擇率為100%。但脂肪酸甲酯轉化率較低,且同樣存在超臨界溶劑消耗量大的問題。
且對于上述超臨界工藝,反應器前還需要設有密閉混合器,使超臨界溶劑達到其超臨界狀態;另外,由于超臨界溶劑具有優異的溶解性,且使用量較大,造成后續產品分離困難,隨著市場對產品純度要求的提高,分離單元的能耗高,難度大。
另外,本發明的研究發現,加氫產物甲醇容易在催化劑表面吸附,占據了催化劑表面的活性位,降低催化劑的活性和穩定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脂肪酸甲酯加氫制備脂肪醇的方法。
一種脂肪酸甲酯加氫制備脂肪醇的方法,采用固定床反應器,反應溫度為200~250℃,反應壓力為6.0~8.0MPa,空速為0.1~3h-1,氫/油摩爾比為(5~30):1,脂肪酸甲酯與加氫催化劑接觸發生加氫反應,生成脂肪醇與甲醇;反應過程中同時通入C7-C9烷烴。
優選地,
脂肪酸甲酯中預先混合C7-C9烷烴后進料。
C7-C9烷烴的加入量為脂肪酸甲酯質量的1%~5%。
所述C7-C9烷烴為正辛烷或正庚烷。
所述催化劑為銅基催化劑。
所述催化劑為Cu-ZnO/Al2O3催化劑、Cu/SiO2催化劑、Cu-B2O3-CaO/Al2O3催化劑。
工藝原理:脂肪酸甲酯加氫制備脂肪醇過程中產生甲醇,吸附在催化劑表面,占據催化劑活性位,降低催化劑的活性和穩定性,因此,生產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氫氣對催化劑進行吹掃,造成資源浪費;C7-C9烷烴與脂肪酸甲酯共同進料,使產物甲醇與C7-C9烷烴形成共沸,首先,一方面,催化劑對共沸后的甲醇的吸附能能力顯著降低;另一方面,C7-C9烷烴促進吸附在催化劑活性位上的甲醇的解吸附,從而有效消除了體系中生成的甲醇對催化劑活性的影響,提高催化劑的穩定性,同時降低了吹掃催化劑用氫氣消耗量;其次,甲醇通過共沸被帶出反應器,促進反應平衡右移,進一步提高脂肪酸甲酯的轉化率。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脂肪酸甲酯與相當于脂肪酸甲酯質量1%~5%的C7-C9烷烴共同進料,可有效消除體系中生成的甲醇對催化劑活性的影響,同時促進反應平衡右移,提高催化劑的活性(脂肪酸甲酯轉化率為99%以上,脂肪醇選擇性為100%)和穩定性,同時降低氫氣消耗量。
相比超臨界工藝,避免了大量溶劑的消耗,降低工藝成本,且所得產品純度較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應該強調的是,下述說明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及其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石油化工學院,未經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7932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