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可視數字貨幣芯片卡進行數字貨幣支付的方法和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78633.0 | 申請日: | 2016-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300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姚前;李會鋒;溫信祥;李連三;王棟兵;劉浩;趙欣;唐曉雪;劉文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Q20/06 | 分類號: | G06Q20/06;G06Q20/34;G06Q20/38;G06Q20/4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張一軍;姜勁 |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可視 數字 貨幣 芯片 進行 支付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可視數字貨幣芯片卡進行數字貨幣支付的方法和系統,適合離線支付,擴充了支付場景,解決無網絡時交易雙方支付問題,規避非法交易風險。本發明的基于可視數字貨幣芯片卡進行數字貨幣支付的方法包括:付款可視數字貨幣芯片卡在未與商業銀行數字貨幣系統建立網絡連接情況下,向收款終端設備發送支付請求;收款終端設備收到該請求后向商業銀行數字貨幣系統發起網絡連接,在網絡連接成功時將支付請求發送到商業銀行數字貨幣系統;商業銀行數字貨幣系統向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系統發送支付確認請求,支付確認請求用于變更待支付的數字貨幣的屬主;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系統根據支付確認請求執行預設操作,然后向收款終端設備通知操作結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網絡以及計算機軟件技術領域,特別地涉及一種基于可視數字貨幣芯片卡進行數字貨幣支付的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數字貨幣是將現金數值轉換為一系列電子加密序列數的貨幣,幣本身的安全性依賴于密碼算法來保護。在密碼算法方面,數字貨幣系統安全性涉及到對稱密碼、非對稱密碼、報文摘要算法和基于身份的密碼體制,在系統實現方面必須深入考慮密碼系統的總體安全性、密碼算法的選擇、密碼算法的實現、交互協議的設計、國際、國內標準的兼容性等,保證數字貨幣的交易安全。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因角色不同,對數字貨幣的要求也不同:客戶要求數字貨幣使用方便,存儲安全且具有匿名性;商家要求數字貨幣具有可認證性,且能兌換成真實的貨幣;銀行則要求數字貨幣不能被非法使用和偽造。因此,數字貨幣應具有以下特征:
1.安全性:能防止商務中的任意一方更改或非法使用數字貨幣;
2.不可重復花費性:數字貨幣只能使用一次,重復花費能被容易地檢查出來;
3.可控匿名性:銀行和商家相互勾結也不能跟蹤數字貨幣的使用,要求系統無法將電子現金的用戶的購買行為聯系到一起,從而隱蔽數字貨幣用戶的購買歷史,但數字貨幣的發行方可跟蹤數字貨幣的使用;
4.不可偽造性:用戶不能偽造假的數字貨幣;
5.公平性:支付過程是公平的,保證要么雙方交易成功,要么雙方都沒有損失,防止某一交易方在交易中蒙受損失;
6.兼容性:數字貨幣的發行流程與流通環節盡可能參照實物貨幣發行與流通。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普及,移動支付產業快速變革推進,基于移動互聯網、NFC、HCE(主機模擬卡技術)、Token、生物識別等各類技術的業務模式不斷創新,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豐富,線上、線下業務一體化發展加速。移動支付新技術為用戶提供多元化便捷支付服務的同時,也引領著通信、金融、互聯網等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移動支付廣闊發展前景已成為全產業的廣泛共識,移動支付被認為是連接線上線下的重要切入口。以移動支付為核心的電子支付系統正日益得到金融交易領域的認可,具有廣泛的用戶基礎、良好的受理環境和使用習慣。
支付卡作為電子支付系統中的一種重要支付工具,其功能正逐步豐富和完善,例如,目前一些銀行金融系統推出了可視銀行卡,用戶可以通過可視銀行卡上的LCD顯示屏直接查詢卡上的余額,還具有安全認證(動態令牌)功能,使得銀行可以借助可視銀行卡來認證持卡人的身份,但是目前這種可視銀行卡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不能實現向其他支付終端設備支付數字貨幣的功能。
傳統電子支付基于網絡遠程支付或聯機刷卡支付,不能很好的契合用戶消費貨幣的習慣。需要一種既可提供類似于紙幣的當面付交易,也可提供類似于電子支付系統的網絡遠程支付交易的更加方便靈活的支付方式。此外,基于卡、終端設備等進行的移動支付需要滿足更多支付場景的需要,例如在離線環境下,交易雙方如何實現安全方便地交易,并且如何獲得像消費紙質貨幣一樣良好的用戶體驗,都是當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可視數字貨幣芯片卡進行數字貨幣支付的方法和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種種不足之處。本發明的其他目的、效果以及有益效果可以從實施方式得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7863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提供數字貨幣的方法和系統
- 下一篇:數字貨幣的支付方法和支付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