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應用操作方法、裝置及移動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78296.5 | 申請日: | 2016-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9158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26 |
| 發明(設計)人: | 郭云廣 | 申請(專利權)人: | 努比亞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725 | 分類號: | H04M1/725;G06F3/048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紀恒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國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高新區北環大道9018***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用 操作方法 裝置 移動 終端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應用操作方法,包括:接收針對所述應用本身圖標或所述應用分身圖標輸入的操作指令;獲取所述應用本身和所述應用分身的運行狀態;根據所述操作指令、所述應用本身和所述應用分身的運行狀態,對所述應用本身或所述應用分身執行相應的操作。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應用操作裝置及移動終端。本發明提高了對應用操作的便捷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終端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操作方法、裝置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移動終端上的同一個應用可包括應用本身和應用分身,例如,在移動終端上安裝微信應用本身和微信應用分身,用戶可分別通過微信應用本身和微信應用分身登錄兩個不同的微信帳號。應用分身的興起給用戶體驗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卻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方面,當應用本身和應用分身存在于同一個界面時,用戶往往容易忘記應用本身圖標和應用分身圖標分別所對應的賬號,容易點錯應用圖標。例如,在移動終端的同一界面內有微信圖標A和微信圖標B,每個圖標分別對應微信賬號001和002,當用戶想打開微信賬號002時,可能點擊的是微信圖標A,而打開了微信賬號001。此時,用戶需要微信賬號002對應的微信圖標上操作才能打開微信賬號002,使用用戶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另一方面,當用戶手機中的應用較多,某一應用本身存在于一界面內,而應用分身存在于另一個界面或文件夾中時,用戶對應用本身進行操作后,需要找到應用分身所在的界面或文件夾,才能對對應用分身進行相應的操作,非常麻煩及不快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操作方法、裝置及移動終端,旨在提高對應用操作的便捷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應用操作裝置,所述應用包括應用本身和應用分身,所述應用本身和所述應用分身分別對應設置應用本身圖標和應用分身圖標,所述應用操作裝置包括: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針對所述應用本身圖標或所述應用分身圖標輸入的操作指令;
獲取模塊,用于獲取所述應用本身和所述應用分身的運行狀態;
執行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操作指令、所述應用本身和所述應用分身的運行狀態,對所述應用本身或所述應用分身執行相應的操作。
可選地,所述執行模塊還用于,當所述操作指令為針對所述應用本身圖標輸入的第一操作指令,且所述應用本身和所述應用分身均正在運行時,屏蔽所述應用分身的消息。
可選地,所述執行模塊包括:
判斷單元,用于當所述操作指令為針對所述應用本身圖標輸入的第一操作指令,且所述應用分身正在運行及所述應用本身沒有運行時,判斷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產生的壓力值是否大于預設壓力值;
處理單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產生的壓力值大于預設壓力值,則屏蔽所述應用分身的消息;若所述第一操作指令產生的壓力值小于或等于預設壓力值,則開啟所述應用本身。
可選地,所述執行模塊還用于,當所述操作指令為針對所述應用本身圖標輸入的第二操作指令,且所述應用分身沒有運行時,開啟所述應用分身。
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包括上述結構的應用操作裝置。
此外,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應用操作方法,所述應用包括應用本身和應用分身,所述應用本身和所述應用分身分別對應設置應用本身圖標和應用分身圖標,所述應用操作方法包括:
接收針對所述應用本身圖標或所述應用分身圖標輸入的操作指令;
獲取所述應用本身和所述應用分身的運行狀態;
根據所述操作指令、所述應用本身和所述應用分身的運行狀態,對所述應用本身或所述應用分身執行相應的操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努比亞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努比亞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7829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移動終端閃光燈的控制方法及移動終端
- 下一篇:來電接聽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