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養殖金蟬的溫室大棚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77963.8 | 申請日: | 2016-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668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20 |
| 發明(設計)人: | 朱增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增偉 |
| 主分類號: | A01K67/033 | 分類號: | A01K67/033;A01G9/14;A01G9/2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3600 安徽省亳州市渦***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養殖 溫室 大棚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養殖設置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專供養殖金蟬的溫室大棚。
背景技術
金蟬俗稱知了猴,主要是生長在林下的土壤里,靠吸吮樹根的汁液生長,自然生長周期一般為5—17年,它在安徽、河南、河北、山東帶是一種高檔食品,由于樹林的砍伐和金蟬生長周期很長,所以自然界的金蟬越來越少,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價格也越來越高,2015年價格漲到每斤100元左右;現在人工養殖金蟬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主要是采用了人工人采卵、蟬卵的枝條處理、孵化、播種等技術,縮短了金蟬的生長周期,由過去的金蟬生長周期5—17年改變為人工養殖生長周期3年左右;為什么目前人工養的金蟬生長周期仍需3年左右呢?這是因為人工孵化的金蟬卵幼蟲播種在地下的土壤里,一年中最適宜金蟬生長的25—35℃的環境土溫只有約2個月,12—25℃的土溫為緩慢生長土溫,每年大約只有4個月,一年中約有6個月的時間土溫是低于12℃的,是不適合金蟬生長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克服土溫低、能縮短金蟬生長周期的專供養殖金蟬的溫室大棚。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溫室大棚,保溫板,導熱管和溫控小風機,其特征是,在溫室大棚內的土壤下及周圍有用保溫板構成的保溫層,在保溫層以上的土壤內埋有“U”形導熱管,導熱管的一端有溫控小風機,在溫室大棚內的土壤里種植有供金蟬寄生的植物簸箕柳。
進一步優選,以上所述的溫室大棚為帶光控卷簾機的溫室大棚;以上所述的保溫板為塑料泡沫保溫板;以上所述的導熱管為不銹鋼通風管;以上所述的土壤為沙土或壤土,厚度為0.8米。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可產生以下有益效果:晴天白天,該溫室大棚內的氣溫當升高到18℃以上時,溫控小風機便把大棚內的高溫空氣從“U”形導熱管的一端吹入,把空氣中的熱量傳導給下面較涼的土壤,使土壤溫度升高,以利金蟬生長;土壤外有保溫層,保溫層可阻隔熱量向外傳導,因此該大棚內保溫層內的土壤溫度冬季時一般可比保溫層外的土壤高10—20℃,這樣大棚內的土壤溫度每年約有8個月的時間可保持在24—36℃之間,約有4個月的時間可保持在12—23℃之間,也就是說,該大棚內的土壤一年中有8個月是最適宜金蟬生長的溫度,另外的4個月也是金蟬緩慢生長期,沒有12℃以下的土溫,也就是說在該大棚內養殖金蟬,沒有金蟬生長的停滯期,因此在該大棚內的土壤中養殖金蟬,生長周期短,每年8—9月播種,次年6—7月就可長成并收獲;因大棚內種植的簸箕柳根須多,根的汁液多,能給金蟬寄生成長提供充足的養份;簸箕柳條由原來的露天種植一年只收割一次而產量低,因種植在該大棚內土壤濕潤土溫高生長旺盛,一年能收割三次而產量高,還因是反季節收割而價格高,所以收益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養殖金蟬的溫室大棚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溫室大棚;2、卷簾機;3、導熱管;4、溫控小風機;5、保溫層;6、簸箕柳。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養殖金蟬的溫室大棚,它包括溫室大棚,保溫板,導熱管和溫控小風機,其特征是,在溫室大棚(1)內的土壤下及周圍有用保溫板構成的保溫層(5),在保溫層(5)以上的土壤內埋有“U”形導熱管(3),導熱管(3)的一端有溫控小風機(4),在溫室大棚(1)內的土壤里種植有供金蟬寄生的植物簸箕柳(6)。
進一步優選,以上所述的溫室大棚(1)為帶光控卷簾機(2)的溫室大棚;以上所述的保溫板為塑料泡沫保溫板;以上所述的導熱管(3)為不銹鋼通風管;以上所述的土壤為沙土或壤土,厚度為0.8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增偉,未經朱增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7796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便于夜間使用的釣魚竿
- 下一篇:大唼蠟甲的人工繁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