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PVC?O管材生產線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76552.7 | 申請日: | 2016-03-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90787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5 |
| 發明(設計)人: | 曹衛忠;陸衛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市斯維達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69/02 | 分類號: | B29C69/02;B29C47/20;B29C47/88;B29K27/06;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睿昊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77 | 代理人: | 伍見 |
| 地址: | 215624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pvc 管材 生產線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PVC管材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PVC-O管材生產線。
背景技術
PVC-U管材的使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在塑料管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年來石油資源日趨緊張,PVC以其原料中58%來自海水的優勢而備受關注。
如何進一步提高PVC管材的強度,包括機械強度和抗沖擊強度,對于節約資源,降低產品成本,擴大管材的應用范圍,具有重要意義。
以往對PVC管材的改性,一般采取共混改性。這種方法可大大提高管材的抗沖擊性能,但會使產品成本上升,還會降低管材的機械強度。
PVC管材在成型過程中很容易進行單軸(即軸向)拉伸取向。只要增加管材牽引和擠出的速比即可以實現這種取向。但這種軸向拉伸取向對管材的性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它雖然通過拉伸取向增加了管材軸向的強度,但卻降低了管材徑向,即環向的強度。這對于塑料管材,尤其是給水管來說是十分有害的。因為它會降低管材的液壓爆破強度。這也是管材的質量標準中,要規定管材的縱向回縮率一定要小于或等于5%的原因。理想的拉伸取向應當是雙向的。通過雙軸拉伸取向,既增加了管材的軸向強度,同時也增加了管材的徑向,即環向強度。在管材材料強度大大增加的基礎上,可以用降低管材壁厚,但仍保持管材原有液壓爆破強度的方法,來節省材料,降低產品的成本。
PVC-O最早是英國YorkshirelmperialPlastics(Uponor)在1970年領先開發的,早期都是采用“離線”(off-line)加工工藝(兩步加工法),把擠出成型和已經冷卻的PVC-U管材段(厚料胚)在模具內通過加熱和加壓膨脹到要求尺寸來實現取向。試驗研究和實際應用證明PVC-O雖具有非凡的性能,但是“離線”加工工藝生產速度低,設備投資高,很難推廣。后來有專家提出:在擠出加工過程中“在線”(in-line)進行取向,連續生產PVC-O管,其生產工藝為一步加工法,就是在管材擠出生產線上,把已經擠出成型的PVC-U管材(厚料胚)通過徑向的擴張和軸向的拉伸實現雙軸取向,然后冷卻定型成為PVC-O管材。因此,“在線”雙軸取向生產工藝如試驗成功,則可大大增強管材的機械強度和抗沖擊強度,在承受相等液壓的條件下,大大降低了管材的壁厚,減輕了管材的質量,達到了節約資源,降低產品成本等效果。
盡管我國生產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已經有50年歷史,改性聚氯乙烯(PVC-M)近年也迅速發展了起來。但我國對聚氯乙烯(PVC-O)管則還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一些國內知名的塑料管道企業也有這方面開發愿望,但至今還沒有商品化生產的雙軸取向聚氯乙烯(PVC-O)管上市,英國、澳大利亞、美國、荷蘭、法國、日本等國家雖然走在前面,但方法各不相同,且關鍵技術保密。
因此迫切需要研發出一種生產效率較高,耗費勞動和能源較少的加工裝置,即“在線”(in-line)雙軸進行取向,連續生產PVC-O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PVC-O管材生產線,本發明能夠實現連續雙軸拉伸的生產效果,并且生產效率高,耗費勞動和能源少。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PVC-O管材生產線,包括沿牽伸方向依次設置的擠出機、定型箱、第一牽引機、加熱箱、擴張機構和第二牽引機,所述擠出機的機頭上設置有擠出模具,所述擴張機構包括噴淋箱和設置在噴淋箱進口的擴張體,所述擠出模具中部設置有第一壓力通道,所述擴張體內設置有第二壓力通道,所述第一壓力通道通過連接管道與第二壓力通道連接,所述第二壓力通道與擴張體的外表面貫通連接,所述第一壓力通道還與擠出模具外表面設置的壓力入口貫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定型箱與第一牽引機之間還設置有預加熱裝置,所述預加熱裝置包括升降推車,所述升降推車的升降平臺表面設置有安裝底板和電氣箱,所述安裝底板的兩個側邊對稱并向上彎折設置,所述側邊上設置有加熱部件,所述加熱部件與電氣箱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安裝底板與升降平臺之間設置有隔離箱,所述安裝底板與側邊之間的夾角為35-55度,所述安裝底板與側邊之間還設置有軸連機構,所述軸連機構上設置有旋轉阻尼器。
進一步的,所述擠出模具由分流部、分流架、過渡部和口模部依次連接組成,所述分流架表面均勻設置有若干流道,所述壓力入口設置在相鄰兩個流道之間的分流架上,所述第一壓力通道設置在引流模芯上,所述引流模芯穿過過渡部和口模部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市斯維達機械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市斯維達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7655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組合滾動轉子壓縮機
- 下一篇:一種纖維級基于反應擠出的3D打印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