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水去氚化的內環流反應器及其實現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76516.0 | 申請日: | 2016-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5499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佩龍;熊仁金;姜飛;楊雷;宋江鋒;張志;羅軍洪;陳長安;羅德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21F9/06 | 分類號: | G21F9/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眾恒智合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1239 | 代理人: | 劉華平 |
| 地址: | 610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水去氚化 環流 反應器 及其 實現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工和核技術及設備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用于水去氚化的內環流反應器及其實現方法。
背景技術
氚是氫的放射性同位素,在軍工和核電領域都至關重要。核武器制造和聚變堆運行都會涉及大量氚的操作,部分氚最終以氚化水形式存在;核電站運行過程也會產生大量的含氚廢水。如果這些含氚廢水得不到合理處理,將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同時,氚是自然界中的極其微量的元素,本身具有極高的價值,含氚水中氚的回收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因此,開發高效、節能、環保、低成本的水去氚化技術和裝備,對于回收含氚水中的氚元素,并使含氚水達到排放指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液相催化交換(LPCE)技術是目前相對成熟的水去氚化技術,采用多節串聯的催化交換柱以實現更高的反應效率和處理量,但是該技術的不足之處在于設備復雜、安裝高度高、加工成本高;而采用的Pt基催化劑價格昂貴,多節串聯的交換柱填充催化劑總量大,費用高;同時,交換柱內氣液相停留時間難以控制,無法定量準確地控制反應后低氚水和含氚氫氣的氚含量。
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水去氚化技術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水去氚化的內環流反應器及其實現方法,可方便、準確地控制反應后氣液相的氚含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水去氚化的內環流反應器,包括頂蓋、外筒、中心區進氣管、環隙區進氣管、燒結板、帶有導流孔的導流筒、涂覆了疏水催化劑的θ環填料、含氚水進水管、含氚氫氣排氣管、環管式分布器和低氚水出水管;所述頂蓋設置在外筒頂部,所述環管式分布器位于外筒內部并靠近頂蓋,所述含氚水進水管和含氚氫氣排氣管則均穿入頂蓋與外筒內部連通,并且含氚水進水管還與環管式分布器連接;所述導流筒設置在外筒內部底部,并將外筒內部底部空間分隔為中心區和環隙區,所述中心區進氣管由外筒底部穿入并與導流筒連通,用于向中心區內通入高純氫氣;所述環隙區進氣管與外筒底部連通,用于向環隙區通入高純氫氣;所述燒結板固定在外筒內部,并位于導流筒下方,其將外筒底部分隔出一個氫氣進氣緩沖腔體;所述θ環填料分別填裝于中心區和環隙區內;所述低氚水出水管與外筒外壁連接并與環隙區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θ環填料由玻璃棉氈或80~200目不銹鋼絲網,經涂覆Pt基疏水催化劑、切割和卷壓成型制得。
作為優選,所述θ環填料的高徑比為1~1.2。
作為優選,所述θ環填料的填裝高度不超過導流筒高度。
再進一步地,本發明還包括控溫系統,該控溫系統包括套在外筒外部、且呈對稱半圓環狀結構的加熱器,與該加熱器連接的固態繼電器,以及與該固態繼電器連接的PID溫控儀。
更進一步地,所述加熱器和外筒外部還均包裹有用作保溫層、且厚度為2 cm的硅酸鋁纖維棉層。
作為優選,所述環隙區和中心區的橫截面面積比為2.5~5。
基于上述反應器的結構,本發明還提供了該用于水去氚化的內環流反應器的實現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對內環流反應器進行保壓測試,并對其內部進行抽真空,直至真空度達到5Pa以下;
(2)啟動控溫系統,對外筒內部進行預熱;
(3)預熱結束后,分別向中心區和環隙區中通入高純氫氣,然后引入待處理含氚水,控制中心區和環隙區的氫氣表觀氣速,形成中心氣升式環流,并控制含氚水液位高度不超過反應器外筒內徑的20%,使含氚水與高純氫氣進行氫同位素交換反應,得到含氚氫氣和低氚水;該步驟中,中心區液相向上流動,液相高度超過導流筒后受到重力影響,在環隙區向下流動,并在到達導流孔位置時,受到導流孔兩側壓力差的推動,從環隙區經導流孔流入中心區,形成循環;
(4)將含氚氫氣排出,并繼續循環通入至中心區和環隙區內與低氚水反應,然后檢測低氚水出水管水相的氚含量,直至符合氚濃度指標時排出低氚水和含氚氫氣。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中,高純氫氣經中心區進氣管、環隙區進氣管進入內環流反應器底部的氫氣進氣緩沖腔體中,并經過燒結板形成分布均一的氣泡,然后進入中心區和環隙區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未經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7651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