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換擋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75150.5 | 申請日: | 2016-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9775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冉文明;樊敏;刁小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H59/10 | 分類號: | F16H59/10;F16H61/24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換擋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具體涉及自動換擋器上的一種換擋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自動變速器的普及,與之匹配的自動換擋器對換擋手感、換擋器的性能衰減要求越來越高。對于自動換擋器來說,其品質感的核心就是在P、R、N、D等各檔位間切換平順、無卡澀、有檔位吸入感但無沖擊、無松曠、無異響等。
目前較多的自動換擋器換擋結構如圖5所示,P、R、N、D等各原檔位齒6-1都布置在原換擋器支座體6上,通過原換擋臂8上裝配的頂針7與各檔位齒配合完成各個檔位間的切換。此結構的原檔位齒6-1在上,齒面向下,頂針7由下往上頂在原檔位齒6-1的齒面上。這種方式存在以下缺陷:一是在入檔時容易產生頂針7與齒面的碰撞、摩擦異響;第二是對頂針7的圓柱度控制要求也非常高,而且頂針7與原換擋臂8上的導向孔配合間隙很難控制,在換擋時極易造成異響及卡滯;第三是潤滑脂涂抹在原檔位齒6-1表面上,時間久后易脫落,造成潤滑不良,出現換擋卡澀、松曠、異響等現象。以上三種現象都是用戶能夠直接感覺到的,影響用戶對整車品質的評價。另外,此結構形式互換性程度不高,對不同換擋力和行程的要求只能通過更換較大的支座體7來實現,生產周期長、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一種換擋結構,目的在于有效地避免各檔位間切換時的卡滯、松曠、異響和潤滑不良的問題,提升換擋品質。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換擋結構,包括換擋臂、換擋器支座體、檔位齒和滾輪機構。在所述換擋臂上集成檔位齒,檔位齒齒面朝上。在換擋器支座體上安裝滾輪機構,滾輪機構的滾輪向下彈性抵壓在檔位齒的齒面上,當執行換擋切換時,檔位齒隨換擋臂繞轉動中心轉動,滾輪隨檔位齒的齒面形狀變化,在不同擋位的齒之間切換。
本發明所述的換擋結構,取消了原始換擋臂上裝配的頂針,將支座體上的檔位齒集成到換擋臂上。換擋臂上集成了檔位齒;將原采用的頂針結構采用滾輪結構并形成單獨的模塊。本結構換擋臂上的檔位齒齒面朝上,滾輪從上往下壓在檔位齒的齒面。當換擋臂在各檔位間切換時,滾輪始終保持與檔位齒的表面接觸并做滾動摩擦,摩擦力減小,換擋順暢,也不會發出異響。同時,由于檔位齒在滾輪的下方且齒面向上,故檔位齒上的潤滑脂不會下掉,保持了檔位齒的潤滑,避免換擋時出現卡澀、松曠、異響等現象。
具體地,滾輪機構包括滾輪、滑塊、回位彈簧和滑塊固定座,所述滑塊固定座固定在換擋器支座體上,回位彈簧裝在滑固定塊座的導向柱上,滑塊內套在滑固定塊座內并壓住回位彈簧,滑塊可在滑塊固定座內做直線滑動,滾輪卡在滑塊上并可以滾動,滾輪與換擋臂上的檔位齒的齒面貼合。采用此滾輪機構,結構簡單,體積小,方便安裝。
優選地,檔位齒的齒面上設有儲油槽,最優的位置是將儲油槽開設在沿齒面長度方向的中央,通過儲油槽可以始終保持有潤滑脂,進而能夠保證滾輪與檔位齒間長期的充分的潤滑。
本換擋結構具有以下優點:
1、本結構通過將檔位齒的齒面向上設置,極大程度地改善了滾輪與檔位齒的潤滑不良問題;
2、本結構采用滾輪與檔位齒配合,提升了換擋平順性、松曠和異響問題;
3、本結構互換性程度更高,只需通過更換小小的換擋臂或彈簧就能滿足不同行程、不同換擋力的要求,實現最大程度的通用化,可降低后續項目的技術開發風險、質量風險、成本及開發周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換擋結構整體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換擋結構局部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換擋結構的剖視圖;
圖4的本發明的儲油槽放大圖;
圖5是現有換擋結構的整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做進一步說明:
本發明的換擋結構如圖1所示,其主要由換擋臂1、滑塊固定座2、回位彈簧3、滑塊4和滾輪5組成。
如圖2所示,換擋臂1上集成了檔位齒1-1,檔位齒1-1與換擋臂1固定在一起,兩者具有共同的轉動中心1-3,當換擋臂1轉動,檔位齒1-1隨之轉動。結合圖3和圖4可見,檔位齒1-1的齒面是朝上的,齒面中央沿長度方向有儲油槽1-2,儲油槽1-2的設置能夠保證滾輪5在長時間工作后仍然能得到足夠的潤滑脂的潤滑,保證此結構的耐久性、換擋的平順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7515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應用于側入式攪拌器的無水機械密封結構
- 下一篇:一種動靜環結合的密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