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熱交換裝置和全熱交換裝置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71023.8 | 申請日: | 2016-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2846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凱;林厚福;黃四妹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松下環境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2/00 | 分類號: | F24F12/00;F24F13/30;F24F11/30;F24F11/81;F25D21/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陳楨 |
| 地址: | 528306 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熱交換 裝置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全熱交換裝置,包括:把空氣從室內側排氣口通過排氣風路導向室外側排出口和把空氣從室外側吸入口通過進氣風路導向室內側吸氣口的送風機、在通過所述排氣風路的空氣和通過所述進氣風路的空氣之間設置的,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素子,還包括:溫度檢測部和控制部,所述溫度檢測部檢測室外溫度;所述控制部根據所述溫度檢測部檢測到的室外溫度,實行:在通過所述排氣風路的空氣和通過所述進氣風路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模式,或解凍所述熱交換素子上的霜的除霜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熱交換的全熱交換裝置的控制方法。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可以在防止熱交換素子凍結的同時,確保室內換氣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全熱交換系統,特別是關于除霜的全熱交換裝置以及全熱交換裝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圖7A是現有技術的的熱交換動作的風路示意圖;圖7B是現有技術的的排氣動作的風路示意圖。
參照圖7A和圖7B的說明現有技術。一種現有的全熱交換裝置101,實行熱交換動作和排氣動作。熱交換動作把空氣從室內側排氣口106通過排氣風路109導向室外側排出口105的同時,把空氣從室外側吸入口104通過進氣風路108導向室內側吸氣口107,并在通過所述排氣風路的空氣和通過所述吸氣風路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排氣動作把從室內側排氣口106吸入的空氣通過熱交換素子114從室外側排出口105排出。
上述現有的全熱交換裝置,只實行熱交換動作和排氣動作。冬季的室外溫度很低(零度以下)時,為了防止熱交換素子凍結,全熱交換裝置會以低風量的排氣動作運行。如果全熱交換裝置長時間以低風量運行排氣動作的話,有可能導致室內換氣量不足,室內空氣質量惡化,給用戶帶來不適。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全熱交換裝置,可以在防止熱交換素子凍結的同時,確保室內換氣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全熱交換裝置,包括:把空氣從室內側排氣口通過排氣風路導向室外側排出口和把空氣從室外側吸入口通過進氣風路導向室內側吸氣口的送風機、在通過所述排氣風路的空氣和通過所述進氣風路的空氣之間設置的,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素子,還包括:溫度檢測部和控制部,所述溫度檢測部檢測室外溫度;所述控制部根據所述溫度檢測部檢測到的室外溫度,實行:在通過所述排氣風路的空氣和通過所述進氣風路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模式,或解凍所述熱交換素子上的霜的除霜模式中的任一模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從室內導向室外的空氣和從室外導向室內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裝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溫度檢測步驟、選擇步驟和實行步驟,所述溫度檢測步驟檢測室外溫度;所述選擇步驟根據所述溫度檢測步驟檢測到的室外溫度,選擇:在從室內導向室外的空氣和從室外導向室內的空氣之間進行熱交換的熱交換模式,或解凍熱交換時的霜的除霜模式中的任一模式;所述實行步驟實行所述選擇步驟中選擇的模式。通過上述結構達成預期的目的。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提供一種全熱交換裝置以及全熱交換裝置的控制方法,可以在防止熱交換素子凍結的同時,確保室內換氣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全熱交換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全熱交換裝置的功能框圖;
圖3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全熱交換裝置的熱交換模式的風路示意圖;
圖4A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全熱交換裝置的強除霜模式的內部循環動作的風路示意圖;
圖4B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全熱交換裝置的強除霜模式的熱交換動作的風路示意圖;
圖5A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全熱交換裝置的凍結防止模式的停止動作的風路示意圖;
圖5B是本發明的第1實施例的全熱交換裝置的凍結防止模式的熱交換動作的風路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松下環境系統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松下環境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7102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