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蝶形等離激元天線增強的納米線中間帶太陽能電池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69554.3 | 申請日: | 2016-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760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5-11 |
| 發明(設計)人: | 葉建東;聶奎營;任芳芳;李靖;劉松民;朱順明;湯琨;顧書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31/04 | 分類號: | H01L31/04;H01L31/0236;B82Y30/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陳建和 |
| 地址: | 21009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蝶形 離激元 天線 增強 納米 中間 太陽能電池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具體涉及一種納米線太陽能電池結構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太陽能電池技術 領域。
背景技術
太陽能電池是利用光伏半導體材料的光生伏特效應將太陽能轉變成電能的光電器 件,在生產和生活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現有的太陽能電池一般由超純凈的單晶硅圓 制成,同時要求這種非常昂貴的材料的厚度約為200um,以盡可能多地吸收太陽光,這 使硅基平板太陽能電池制造過程變得復雜,能耗大,成本高。與傳統太陽能電池相比, 納米線聚光型太陽能電池擁有幾大優勢:分離、聚焦電荷能力更強,可由儲量豐富的廉 價材料制成。
中間帶太陽能電池是指在半導體禁帶中引入一個能態密度小的中間帶(窄能帶)的 太陽能電池,用于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由于中間帶太陽能電池具有結構簡單、成本 低且理論效率非常高等優點,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中間帶光伏電池的光電 轉換效率仍然較低,主要由于中間帶態密度低,對低能光子的吸收利用能力相對較弱所 致。以高失配合金摻氧碲化鋅(ZnTe:O,帶隙為2.25eV)的中間帶光伏材料為例,氧 的等電子摻雜在禁帶內形成穩定的中間帶,能級位置位于導帶底以下0.45eV,即位于 680nm處。目前實驗證明,該中間帶的存在對低能光子具有吸收,但其態密度相對較低, 吸收系數較小。為了增加低能光子的吸收效率,有大量研究人員研究了金屬納米天線結 構表面等離基元效應在中間帶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利用金屬納米天線可以有效地將入 射光集中的限制在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模式,使得局域的電磁場得到很大的增強。特 別對于小尺寸的金屬納米天線,它們對光的反射率較低,可以更有效的將光限制在局域 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模式。
傳統的金、銀納米結構在光照條件下具有很好的表面等離激元效應。這一過程源于 光照條件下金屬納米結構表面自由電子的周期性震蕩,這一現象在很多光電子過程中得 到了廣泛應用,比如:光發射器,生物傳感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等等。金、銀納米結 構的等離子體的共振頻率與可見光或近紅外光相匹配,能很大的增強其吸收或散射,因 此可以用來提高中間帶太陽能電池的光吸收效率,但金銀等貴重金屬的使用會大大提高 器件的制備成本。相比金屬金、銀等,金屬鋁在可見光波段等離激元特性更具優勢,且 價格低廉,制備工藝上與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兼容。本發明利用金屬鋁納米結構的表 面等離激元效應,在p型摻氧碲化鋅/n型氧化鋅核殼結構的納米線兩側制備蝶形鋁納米 天線結構,使得摻氧碲化鋅在帶邊吸收和中間帶光吸收效率同時得到增強,從而提高中 間帶太陽能電池對低能光子的吸收及整體光電轉換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種基于蝶形等離激元增強天線的納米線中間帶太陽能 電池結構,解決了中間帶太陽能電池在中間帶態密度小而吸收效率偏低的問題,為制備 出高效太陽能電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望實現下一代太陽能電池向高效、低成本的方 向發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解決問題的:基于蝶形等離激元增強天線的納米線 中間帶太陽能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硅或石英襯底上為平躺的氧摻雜碲化鋅/ 氧化鋅核殼結構納米線,氧化鋅在外層,氧摻雜碲化鋅/氧化鋅核殼結構的納米線長度 為1-10um,核殼結構納米線的直徑為200-400nm,氧化鋅的厚度為5-40nm;核殼結構 納米線的兩側設有若干對金屬鋁蝶形天線,每一對金屬鋁蝶形天線為尖端對尖端的三棱 錐結構,每一對蝶形天線中兩個尖端對尖端的三棱錐相對于納米線是可以是中心對稱的, 也可以是非中心對稱的。
氧摻雜碲化鋅/氧化鋅核殼結構的納米線為p型氧摻雜碲化鋅/n型氧化鋅核殼結構, 碲化鋅中氧擴散摻雜濃度為1-5%,氧化鋅的厚度為5-40nm。
蝶形天線中三棱錐尖端距離納米線的距離g為0-100nm。
蝶形天線的厚度和p型氧摻雜碲化鋅/n型氧化鋅核殼結構的納米線直徑D1保持一 致,為200-400nm,蝶形天線中三棱錐的寬度W為100-1000nm,高度H為100-500nm。
每對蝶形鋁納米天線之間的間隔距離a為300-50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大學,未經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6955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1L 半導體器件;其他類目中不包括的電固體器件
H01L31-00 對紅外輻射、光、較短波長的電磁輻射,或微粒輻射敏感的,并且專門適用于把這樣的輻射能轉換為電能的,或者專門適用于通過這樣的輻射進行電能控制的半導體器件;專門適用于制造或處理這些半導體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導體本體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轉換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輻射控制通過該器件的電流的,例如光敏電阻器
H01L31-12 .與如在一個共用襯底內或其上形成的,一個或多個電光源,如場致發光光源在結構上相連的,并與其電光源在電氣上或光學上相耦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