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染底泥覆蓋球及其制備方法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68601.2 | 申請日: | 2016-03-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53276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22 |
| 發明(設計)人: | 林建偉;詹艷慧;王春峰;邢云青;王星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1/00 | 分類號: | C02F11/00;B01J20/16;B01J20/28;B01J20/30;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曹莉 |
| 地址: | 201306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染底泥 鈣型沸石 土工布 底泥 覆蓋 制備 球心 沸石顆粒層 鋯改性 內層 環境保護技術 污染物釋放 底泥表層 磷釋放 溶解氧 抑制率 氨氮 降解 水中 應用 污染物 | ||
1.一種污染底泥覆蓋球,其特征在于:該污染底泥覆蓋球的直徑為0.5~5cm;
所述污染底泥覆蓋球的球心為鋯改性沸石顆粒層(4),球心的直徑為0.2~2cm;
該鋯改性沸石顆粒層(4)外包裹有內層土工布(3);內層土工布(3)外設有鈣型沸石層(2),該鈣型沸石層的厚度為0.3~3cm;
所述鈣型沸石層(2)外包裹有外層土工布(1)。
2.一種污染底泥覆蓋球的制備方法,其步驟包括,
(1)、將沸石破碎、過篩、清洗得到粒徑為10~100目的沸石顆粒;
(2)、將八水氧氯化鋯和沸石顆粒混合,并按照液固比為1mL:1g~10mL:1g的配比加入水,加熱到100~105℃,蒸干水分,使溶液中鋯負載到沸石顆粒表面上;
(3)、將步驟(2)中處理后的沸石顆粒用水清洗,挑選粒徑為10~100目的沸石顆粒在100~110℃條件下烘干,所獲得的固體顆粒即為鋯改性沸石顆粒;
(4)、將步驟(3)中的鋯改性沸石顆粒放到內層土工布上,將內層土工布攏起裹住鋯改性沸石顆粒,使整體形狀成直徑為0.2~2cm的球狀,閉合處縫合,形成鋯改性沸石顆粒球;
(5)、將鈣型沸石顆粒均勻鋪設到外層土工布上,將步驟(4)中制備的鋯改性沸石顆粒球放置于均勻鋪設的鈣型沸石中心,再將外層土工布攏起裹住鈣型沸石顆粒和鋯改性沸石顆粒球,使整體形狀成直徑為0.5~5cm的球狀,閉合處縫合,得到污染底泥覆蓋球。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染底泥覆蓋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八水氧氯化鋯和沸石顆粒的質量比為1:1~1:10。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染底泥覆蓋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中,烘干溫度為105℃。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染底泥覆蓋球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鈣型沸石顆粒的制備過程為,
在粒徑為10-100目的沸石顆粒 中,按照液固比為2~10mL/g的比例加入濃度為0.5~2mol/L的Ca2+溶液;加熱至30~90℃,反應10~144小時;
反應結束后,取出固體材料,反復清洗、烘干,所得的固體材料即為鈣型沸石。
6.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底泥覆蓋球在控制地表水體污染底泥氮磷釋放中的應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污染底泥覆蓋球在控制地表水體污染底泥氮磷釋放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染底泥覆蓋球的投加量為5~5000kg/m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海洋大學,未經上海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6860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全自動玻璃的掰折機構
- 下一篇:一種污水處理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