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燃燒充分的生活垃圾燃燒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65200.1 | 申請日: | 2016-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7427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9 |
| 發明(設計)人: | 李啟仁;曹文波;明永剛;舒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未名生物環保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G5/00 | 分類號: | F23G5/00;F23G5/44;F23L15/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長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篤慶;黃樂瑜 |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燃燒 充分 生活 垃圾 設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燃燒充分的生活垃圾燃燒設備,生活垃圾從頂部填入燃燒爐爐腔內,空氣從底部送入爐腔內,使得垃圾從底部向上燃燒,使得爐腔內溫度從下到上逐漸降低,燃燒產生的氣體經冷卻去除水蒸氣后送回爐腔內助燃,燃燒產生的廢渣從底部排渣出口排出,垃圾燃燒的最終尾氣從爐腔下部充分燃燒后排出。本發明的燃燒充分的生活垃圾燃燒設備,爐體外部的設置環形冷卻腔室對爐體進行有效降溫,燃燒尾氣從爐腔排出之前經過上述環形冷卻腔室預冷,此外,空氣流經上部爐體外周預熱后進入爐腔內,防止冷空氣進入爐腔影響爐腔內溫度,影響爐腔內燃燒效率,再一方面,爐腔內的循環氣體返回爐腔內助燃,保證燃燒充分,并且大大提高爐腔內燃燒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垃圾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燃燒充分的生活垃圾燃燒設備。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高速增長,歷年垃圾堆積存量巨大。通常采用垃圾填埋的方式處理,造成垃圾侵蝕大量土地。焚燒法能夠最大限度實現生活垃圾的有效處理,并且占用土地資源最少,然而如焚燒尾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對空氣污染嚴重。因此,如何高效、低成本、無污染地對生活垃圾進行較為徹底的清理,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燃燒充分的生活垃圾燃燒設備。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燃燒充分的生活垃圾燃燒設備,包括:燃燒爐、空氣進氣裝置、循環氣體冷卻裝置、尾氣處理裝置;
燃燒爐內部具有供垃圾燃燒的爐腔,所述爐腔頂部設有垃圾入口,所述爐腔底部設有排渣口,燃燒爐包括上爐體和下爐體;
上爐體爐壁外周設有外圍壁,外圍壁與上爐體爐壁之間形成第一冷卻空腔,第一冷卻空腔上設有第一進氣口、第一出氣口,尾氣處理裝置通過管路與所述第一出氣口連通,所述第一冷卻空腔內設有冷卻管道,冷卻管道內填充有冷卻水,上爐體爐壁具有雙層結構,所述雙層結構之間形成循環出氣腔室,循環出氣腔室上設有第二進氣口、第二出氣口、第三進氣口、第三出氣口,第二進氣口和第三出氣口設置在上爐體爐壁內側與爐腔連通,第二出氣口和第三進氣口設置在上爐體爐壁外側,循環出氣腔室內設有循環進氣管道;
下爐體爐壁包括第一下圍板和第二下圍板,第二下圍板套設在第一下圍板外部,第一下圍板和第二下圍板之間形成第二冷卻空腔,所述第二冷卻空腔內填充有冷卻水,下爐體爐壁上設有空氣入口和尾氣出口,空氣進氣裝置與所述空氣入口連通,尾氣出口通過管路與第一進氣口連通;
循環氣體冷卻裝置包括冷卻水箱、循環氣體進氣管、循環氣體回氣管,冷卻水箱內設有第三冷卻空腔,所述第三冷卻空腔上設有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所述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之間形成容納循環氣體進氣管的通道,循環氣體進氣管設置在所述通道內且兩端分別穿過所述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循環氣體進氣管上設有第五進氣口、第五出氣口、冷凝水出口,第五進氣口和第五出氣口位于所述第一開口遠離冷卻水箱一側,并且第五進氣口與第三出氣口通過管路連接,第五出氣口與第三進氣口通過管路連接,冷凝水出口位于第二開口遠離冷卻水箱一側,循環氣體回氣管位于循環氣體進氣管內,循環氣體回氣管第一端與第五出氣口連通,循環氣體回氣管第二端設有與循環氣體進氣管連通的第三開口。
優選地,第二進氣口上設有循環氣體導管,循環氣體導管豎直設置在所述爐腔內,循環氣體導管遠離第二進氣口一端伸入所述爐腔下部。
優選地,循環氣體導管遠離第二進氣口一端位于尾氣出口上方。
優選地,第一開口位于第二開口上方,循環氣體進氣管豎直設置,冷凝水出口位于循環氣體進氣管底部。
優選地,循環氣體出氣管與循環氣體進氣管同軸設置,循環氣體出氣管底部與循環氣體進氣管的第三開口之間間隔預定距離。
優選地,所述第三冷卻空腔、所述第二冷卻空腔、所述第一冷卻空腔依次通過管路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未名生物環保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未名生物環保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652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