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山地果林施肥方法及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65098.5 | 申請日: | 2016-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661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7-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在祥;樓理敏;丁立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劉在祥 |
| 主分類號: | A01C21/00 | 分類號: | A01C21/00;A01C2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山地 果林 施肥 方法 及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領域,具體是一種山地果林施肥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山核桃、香榧、果樹、茶樹等經濟樹木,是當地林農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 這些樹木一般種植在山地上。有的地塊坡度很陡。目前施肥主要是采用在樹冠 下面的地面上拋撒的方式。這種施肥方法雖然簡單,但肥料利用率不高,一般 小于30%。因為撒在地表面的肥料,在晴天(特別有陽光直射)時,會被分解 揮發,在下雨時會被水流沖走部分,沒有被利用的肥料會污染山下水源。另一 種施肥方式是,每次施肥時,在樹冠下選好施肥點,人工挖坑后再把化肥埋入 地下。這種方法雖然減少了化肥的流失和揮發,但容易傷及樹根,且勞動強度 大,費時費力,效率低,挖坑的深度和施肥量難以精準控制,也不適合規?;? 高效農業的發展方向。
除了上述傳統方法外,目前,還未查到國內外有適用山地,特別是坡度超 過30°的山地的施肥機器,而開發可適用于山地的實用性施肥機器,在現有技 術基礎上還難以實現。如采用管道滴灌施肥,也存在著初裝投入大,后期管理 費用高,山地供水不足等問題,難以普及。因此,開發高效的施肥方法意義重 大。科學高效的施肥方法是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林農收入、減 少環境污染的主要課題。
發明內容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山地果林施肥方法及其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在需要施肥的果樹土壤中預埋儲肥漏筒,儲肥漏筒 內放置肥料,遇水受潮時緩慢釋放肥效。包括以下步驟:
a.根據果樹的種類及生長期計算肥料的成份配比和用量并配置肥料;
b.根據應用果樹的施肥量,設計制作不同規格儲肥漏筒;
c.根據單棵樹的施肥總量,在樹冠下的地面上選擇若干個施肥點;
d、用鋼釬或鉆孔桿打孔,將儲肥漏筒預埋到孔里;
e、將肥料放入儲肥漏筒內。
作為優選,所述儲肥漏筒可以預埋一個或多個。
作為優選,所述的儲肥漏筒包括筒體與筒蓋,所述的筒體與筒蓋采用金屬、 塑料等防腐蝕材料制作。
作為優選,所述的筒體直徑(10~200)mm,高(50~500)mm,筒體下端 可為圓形或錐形,筒體側壁及底部設有多個直徑(1~10)mm的漏孔。
作為優選,所述的筒蓋的顏色為亮色。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肥料不易流失、肥效緩釋、利用 率高;預埋漏筒成本低,初裝簡單;重復施肥方便快捷(一次預埋可多次使用), 減輕勞動強度,施肥時僅需將肥料放入漏筒內蓋上翻蓋即可。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為平地的果樹施肥點分布示意圖。
圖3為山坡地果樹施肥點分布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所示,一種山地果林施肥方法及其裝置,包括以下步驟:
a.根據果樹的種類及生長期計算肥料的成份配比和用量并配置肥料;
b.根據應用果樹的施肥量,設計制作不同規格儲肥漏筒;
c.根據單棵樹的施肥總量,在樹冠下的地面上選擇若干個施肥點;
d、用鋼釬或鉆孔桿打孔,將儲肥漏筒預埋到孔里;
e、將肥料放入儲肥漏筒內。
所述儲肥漏筒可以預埋一個或多個。所述的儲肥漏筒包括筒體1與筒蓋2,所述 的筒體1與筒蓋2采用金屬、塑料等防腐蝕材料制作。所述的筒體1直徑(10~200) mm,高(50~500)mm,筒體1下端可為圓形或錐形,筒體1側壁及底部設有 多個直徑(1~10)mm的漏孔3。所述的筒蓋2的顏色為亮色。
施肥前,將筒體1預埋入土壤5中,筒蓋2露出地面。筒體1下端呈 圓形或錐形,更容易預埋在地里。施肥時先打開筒蓋2,再將肥料4放入筒體1 內并蓋上筒蓋2。儲肥漏筒內的肥料遇水受潮后溶化,從漏孔3慢慢流出至土壤 中,使得果樹能充分吸收。下次施肥時,肥料4完全溶化,打開筒蓋2放入新 的肥料4即可。筒蓋2的顏色為亮色,方便尋找。
儲肥漏筒預埋點的選擇需根據地形及土質情況,一般種植在平地的果樹, 可在其周圍均勻分布,如圖2所示。種植在山坡的果樹,施肥點分布在平面的 上部,如圖3所示。土層厚的地可預埋長規格儲肥漏筒,土層淺的地選擇短規 格的儲肥漏筒。為保證施肥均勻,在滿足施肥總量的條件下,以預埋點多單點 施肥量少為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劉在祥,未經劉在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6509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