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循環式垃圾處理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610163816.5 | 申請日: | 2016-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7428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啟仁;曹文波;明永剛;舒志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未名生物環保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G5/027 | 分類號: | F23G5/027;F23G5/4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長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篤慶;黃樂瑜 |
| 地址: | 238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循環 垃圾處理 設備 | ||
1.一種自循環式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氣化爐(1)、進氣裝置(2)、內循環管(3)、第一導氣管(4)、第二導氣管(5)、第三導氣管(6)、第一引風機、第二引風機、水冷裝置(14)、水箱(7)和尾氣凈化裝置(8),其中:
氣化爐(1)包括上下布置的上爐體(101)和下爐體(102),且上爐體(101)和下爐體(102)的內腔連通;
上爐體(101)包括內殼體和外殼體,外殼體位于內殼體的外部,且外殼體的內周面和內殼體的外周面之間預留有間隙形成排煙腔(9),排煙腔(9)靠近外殼體的一側設有與外界導通的排煙口,排煙腔(9)靠近下爐體(102)的一側設有與下爐體(102)內腔連通的進煙通道;
上爐體(101)的內部設有繞其內腔環形布置的隔板,隔板與內殼體之間預留間隙形成封閉的回煙腔(10);回煙腔(10)靠近外殼體的一側設有與外界導通的回煙進口和回煙出口;
進氣裝置(2)安裝在上爐體(101)內用于對上爐體內的氣體進行收集并排出,進氣裝置具有進氣口和出氣口,其進氣口位于靠近下爐體(102)的一側,其出氣口與回煙腔(10)連通;
第一導氣管(4)的一端與進氣裝置(2)連接,其另一延伸至下爐體(102)的內部,第一導氣管(4)的環面上分布有通孔;
內循環管(3)位于回煙腔(10)內,內循環管(3)的一端與回煙進口連接,其另一端延伸至下爐體(102)內部;
水冷裝置(14)用于對進入的氣體進水冷凝,水冷裝置(14)包括進水口、出水口、進氣口、出氣口以及排水口;
第二導氣管(5)的一端與回煙出口連接,其另一端與水冷裝置(14)的進氣口連接;
第三導氣管(6)的一端與回煙進口連接,其另一端經第一引風機與水冷裝置(14)的出氣口連接;
水箱(7)與水冷裝置(14)的排水口連接;
尾氣凈化裝置(8)的進口經第一管道(12)和第二引風機與排煙腔(9)的排煙口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循環式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下爐體(102)包括內殼體和外殼體,內殼體和外殼體之間預留有間隙形成保溫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循環式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排煙腔(9)內設有繞上爐體(101)的內腔環形布置多根進水管(11),各進水管(11)的下端均與保溫腔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循環式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各進水管(11)遠離保溫腔的一端通過導水管道彼此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種自循環式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保溫腔經第二管道(13)和水泵與水冷裝置(14)的出水口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循環式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第一導氣管(4)由導熱材料制作而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循環式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第二導氣管(5)和第三導氣管(6)并列布置,且二者一側的壁面貼靠。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循環式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第二導氣管(5)和第三導氣管(6)均豎直布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自循環式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第二導氣管(5)具有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且第二導氣管(5)的第一出口位于第二出氣口的上方,第三出口位于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之間;優選地,第二導氣管(5)的第一出口與水冷裝置(14)的進氣口連接;優選地,第二導氣管(5)的第二出口與水箱(7)連接,且該第二出口和水箱(7)之間設有水封;優選地,第二導氣管(5)的第三出口與水冷裝置的排出口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循環式垃圾處理設備,其特征在于,水冷裝置(14)包括箱體、位于箱體內并連接進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路管道、以及位于箱體內并連接進氣口和出氣口的氣路管道;優選地,水路管道繞氣路管道螺旋布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未名生物環保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未名生物環保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6381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