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藥制劑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610163521.8 | 申請日: | 2016-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638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衛(wèi)豐;邵珂;趙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市中心醫(y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9 | 分類號: | A61K36/899;A61P1/14;A61K35/586 |
| 代理公司: | 煙臺智宇知識產權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30 | 代理人: | 董尚風 |
| 地址: | 266000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功能 消化不良 中藥 制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制劑領域,涉及一種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藥制劑,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痰濕內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藥制劑。
背景技術
消化不良是一組常見的癥狀包括上腹疼痛或不適,包括上腹飽脹、早飽、燒灼感、噯氣、惡心嘔吐以及難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適感等。根據(jù)消化不良癥狀的病因,將消化不良分為器質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未經(jīng)調查的消化不良是指有消化不良癥狀的主訴,但未經(jīng)過內鏡等檢查的患者。已調查的消化不良指已經(jīng)接受過內鏡檢查。如排除了消化性潰瘍、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腫瘤等器質性疾病,稱為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也就是被認為沒有器質性疾病可以解釋其消化不良癥狀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癥狀是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燒灼感、餐后飽脹或早飽。影響胃腸道功能誘發(fā)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的日常生活因素通常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心理和精神的不良應激;二是不良飲食習慣,包括刺激性食物(咖啡、濃茶、甜食、油膩、生冷等)和不良飲食習慣(包括空腹、頻繁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及不規(guī)律進食或暴食暴飲等);三是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
因為缺乏器質性疾病基礎,功能性消化不良給患者帶來的危害集中表現(xiàn)在上消化道癥狀引發(fā)的不適以及可能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部分患者因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致進食減少、消化吸收效率降低,導致不同程度的營養(yǎng)不良(包括營養(yǎng)成分不全面)。臨床工作中,相當部分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由于對疾病的認識偏差,心理負擔較重,成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原因。其中,部分患者就是因為對內鏡檢查提示存在的慢性胃炎,特別是CAG,存在較大的思想顧慮和恐癌情結。
功能性消化不良癥狀產生的病生環(huán)節(jié)非常復雜,可能涉及胃酸刺激、胃排空障礙、胃腸運動節(jié)律改變、內臟感覺反應高敏感等。因此治療藥物的選擇和聯(lián)合用藥的搭配要堅持個體化的原則。
對于中醫(yī)理論基礎來說,認為“痞滿”相當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脘痛”相當于潰瘍型消化不良,“嘈雜”相當于反流型消化不良。胃脘部痞塞滿悶之證為“痞滿”,《傷寒論》指出“滿而不痛者,此為痞”。《證治匯補,痞滿》說“痞由陰伏陽蓄、氣血不運而成,處于心下,位于中央,填滿痞塞,皆濕上之為病”。可見本病涉及脾、胃、肝臟,但與脾關系更為密切。
對于本病的實證主要有:(1)邪熱內結:心下痞滿,胸膈滿悶,按之軟而不痛,煩燥口渴,大便或秘,舌紅苔黃或膩,脈滑。此屬邪熱內結,胃氣阻滯,失于和降。(2)飲食積滯:胸脘滿悶,納呆,噯腐吞酸,惡心嘔吐或吐出宿食,舌淡紅,苔厚膩,脈弦滑。此屬食積不化,胃氣失于和降。(3)痰濕內阻:胸脘滿悶,惡心欲吐,痰多,咯出不爽,頭目眩暈,身重倦怠,舌淡,苔濁膩,脈滑。此屬痰濕內阻,清陽不升,濁氣上逆。(4)肝郁氣滯:胸脘痞滿,兩脅作脹,或時嘆息,心煩易怒,噯氣頻作,舌淡,苔薄白,脈弦。此屬情志失和,肝氣郁結。對于本病的虛證則為脾胃虛弱,心下痞滿,腹脹,喜熱、喜按,倦怠無力,大便溏稀,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此屬脾虛不運,氣機升降失常。
總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二臟。脾虛木乘,肝氣橫逆,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故脾胃虛弱為本,氣滯食積,濕痰,血瘀等邪實為標,往往本虛標實,虛實夾雜。
發(fā)明內容
根據(jù)以上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藥制劑,尤其適用于治療邪熱內結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其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藥制劑,按照重量份數(shù)計,由以下中藥原料制備而成:蒼術10~15份、環(huán)草5~10份、焦神曲10~15份、師實5~10份、香附5~10份、陳皮5~10份、枳殼5~10份、八月札5~10份、磨盤草10~15份、白薇10~15份、鱉甲5~10份、川楝5~10份、兩面針5~10份、元胡5~10份、竹茹5~10份。
其中,優(yōu)選方案如下:
可以按照重量份數(shù)計,由以下中藥原料制備而成:蒼術10份、環(huán)草5份、焦神曲10份、師實5份、香附5份、陳皮5份、枳殼5份、八月札5份、磨盤草10份、白薇10份、鱉甲5份、川楝5份、兩面針5份、元胡5份、竹茹5份。
也可以按照重量份數(shù)計,由以下中藥原料制備而成:蒼術15份、環(huán)草10份、焦神曲15份、師實10份、香附10份、陳皮10份、枳殼10份、八月札10份、磨盤草15份、白薇15份、鱉甲10份、川楝10份、兩面針10份、元胡10份、竹茹10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市中心醫(yī)院,未經(jīng)青島市中心醫(y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6352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