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60972.6 | 申請日: | 2016-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93029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田建輝;江衛東;姜甦;朱子超;李春陽;王冠釗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市海宜環境投資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溫旭 |
| 地址: | 519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垃圾 滲濾 處理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境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生活垃圾填 埋場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垃圾滲濾液是一種難以進行處理的高濃度有機垃圾滲濾液,其主 要來自以下三個方面:1、填埋場內的自然降雨和徑流;2、垃圾自身 含有的水;3、在垃圾填埋后由于微生物的厭氧分解而產生的水;其 中填埋場內的降水為主要部分。垃圾滲濾液污染物的濃度極高,若未 經處理排放,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目前,垃圾滲濾液處理方案有 物化處理、生化處理和土地處理等,國內生活垃圾滲濾液普遍采取的 是膜生物反應器(MBR)與膜深度處理相結合技術,這種方法能夠 有效的處理垃圾滲濾液,基本滿足國家標準排放要求。采用此技術, 在滲濾液出水達標排放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大量膜濾濃縮 液,濃縮液具有可生化性差、濃度高、含鹽量高等特點,給后續處理 造成較大困難。
目前,濃縮液處理采用較多的回灌至垃圾填埋場,但隨著時間的 推移,回灌到填埋場的難降解有機物積累的量越來越多,導致滲濾液 的可生化性越來越差;另一方面,滲濾液的TDS含量會越來越高, 它會降低微生物的活性,影響生化效果,導致膜結垢嚴重,影響膜通 量、降低膜的使用壽命、出水水質超標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整個 系統的穩定達標運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垃圾滲濾液全 量化的處理工藝,該處理工藝能夠有效解決了濃縮液回灌造成的滲濾 液可生化性差及鹽分積累的問題,連續穩定、達標運行,運行成本低。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垃圾滲濾液處理工藝,其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a、預處理:在均衡池中加入發電廠新鮮滲濾液和填埋場滲濾液 進行水質調配,使得均衡池內的滲濾液的COD為14000~16000mg/L、 BOD5/COD≥0.33;
b、生化系統脫氮:均衡池內的滲濾液通過管道依次輸送至一級 反硝化池、一級硝化池、二級反硝化池、二級硝化池進行兩級生物脫 氮;
c、超濾:將經過生物脫氮的滲濾液通過管道輸送至超濾池進行 超濾,得到超濾清液和超濾污泥,超濾污泥回流至生化系統中;
d、膜深度處理:超濾清液經管道流入膜深度處理系統進行納濾 處理,得到納濾清液和濃縮液,納濾清液達標排放;納濾清液不達標 則進行反滲透直至達標排放;
e、混凝沉淀:濃縮液經管道流入混凝池中,在攪拌下投加絮凝 劑使其進行反應形成懸濁液,然后懸濁液進入斜板沉淀池沉淀分離, 得到污泥和清液,污泥抽往污泥池進行脫水處理;
f、高氧化處理:將e步驟得到的清液通過管道輸送至臭氧池中, 臭氧輸入臭氧池中曝氣,使清液中難降解的有機大分子氧化為有機小 分子,提高其可生化性,處理后的清液返回生化系統進行生物降解。
本發明中采用新鮮滲濾液和填埋場滲濾液進行水質調配,使得填 埋場滲濾液的難降解有機物和TDS的含量有效降低,提高滲濾液的 可生化性,使其適于后續的生化處理,降低對膜通量的影響,在一定 程度上延長了膜的使用壽命;兩級生物脫氮與超濾相結合,超濾膜代 替傳統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對污泥有很好的截留作用,污泥回流至 生化系統,可以使生化系統維持較高的污泥濃度(MLSS≥15g/L),使 得污泥負荷低,因而對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好;本發明的處理工藝能夠 在以下三個方面對生化系統的鹽分進行處理:1.納濾膜對一價鹽基本 沒有截留能力,可以直接隨出水排除;2.高價鹽通過對濃縮液進行混 凝沉淀產生的污泥帶走一部分;3.超濾污泥對高價鹽有很好的吸附作 用,通過對大量剩余污泥進行脫水穩定化處置,帶走大部分的鹽分。
優選地,所述步驟a中發電廠新鮮滲濾液與填埋場滲濾液的調配 比例為1:3~5。
優選地,所述步驟b中生化系統中所采用的曝氣方式為射流曝 氣;生化系統中采用射流曝氣方式,既提高溶氧率,又使得污泥保持 均勻的懸浮狀態,并與滲濾液充分接觸混合,大大提高了污染物的降 解效率。
優選地,滲濾液經過一級硝化后部分回流至一級反硝化池,回流 比為9~10:1。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步驟c中超濾污泥的回流比為 6~7:1。
優選地,所述步驟e中所投加的絮凝劑為無機絮凝劑或有機絮凝 劑或兩者的混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市海宜環境投資有限公司,未經珠海市海宜環境投資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6097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多旋翼飛行器
- 下一篇:一種新型自行車下梁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