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摩托車的多功能安全頭盔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610159103.1 | 申請日: | 2016-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861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22 |
| 發明(設計)人: | 江大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得邦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2B3/06 | 分類號: | A42B3/06;A42B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曾捷 |
| 地址: | 353399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摩托車 多功能 安全 頭盔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摩托車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摩托車的多功能安全頭盔裝置。
背景技術
摩托車頭盔是一種用于摩托車司乘人員在駕駛和乘坐時保護頭部的裝置,其核心作用是在受到沖擊時保護乘員的頭部,阻止或減輕傷害。目前,根據我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規定,駕駛和乘坐兩輪摩托車必須佩戴頭盔;否則禁止上路。隨著技術和材料的發展,摩托車頭盔的技術在不斷提高。摩托車頭盔主要由殼體、緩沖層、襯墊、佩戴裝置和護目鏡構成,殼體用質地堅韌并能吸收一定沖擊能量的材料制成,可以直接抵御外力對顱腦的撞擊。緩沖層較之殼體可吸收更多的沖擊能量,具有足夠的緩沖機械沖擊的性能。而現有的頭盔只能對撞擊力起到緩沖作用,其結果只是通過延長作用時間和擴大作用面積來減少單位時間和單位面積內的撞擊力,雖然效果很好,但總撞擊力最后還是被頭部全部接收了,如果沖擊力過大,或受到沖擊的人承受力不夠,受到傷害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同時,對于現有的摩托車,其轉向燈均是設置于摩托車后座架上,由于摩托車車身較矮,且路面交通情況十分復雜,這樣設置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高大的貨車往往不能及時發現矮小摩托車上信號燈發出的信號,而普通的摩托車頭盔也無力改善這樣的缺陷。
發明內容
基于此,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摩托車的多功能安全頭盔裝置,該裝置結構簡單,受到較小沖擊力后,可由減震緩沖層緩沖抵消,受到較大沖擊力后可以發生旋轉,從而使沖擊力發生偏移和消解,且將轉向燈設置于頭盔上,使轉向燈發出信號時,能夠被后方司機及時發現,減小安全隱患。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摩托車的多功能安全頭盔裝置,包括盔體、活動罩和轉向燈組件;所述盔體的外表面為圓弧形曲面,且有多個半圓形孔,盔體的內表面上設置有減震緩沖層;所述的活動罩通過支撐柱安裝在盔體外表面上,活動罩的內表面為圓弧形曲面,且有多個半圓形孔;活動罩內表面的半圓形孔與盔體外表面的半圓形孔一一對應,共同構成多個滾珠安置孔;滾珠安置孔內安裝了滾珠;所述的轉向燈組件設置于活動罩上;所述的支撐柱的最大承受力為200N。
當活動罩受到較小沖擊力后,可由減震緩沖層緩沖抵消;受到大于200N的沖擊力后,連接活動罩和盔體的支撐柱斷裂,在滾珠的作用下,活動罩在盔體上發生旋轉,從而使沖擊力發生偏移和消解;將轉向燈組件設置于活動罩上,提升了轉向燈的高度,使其發出信號后可及時被后方的司機發現,進而減小安全隱患。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減震緩沖層由若干蜂巢狀氣囊緊密粘接構成。采用蜂巢狀氣囊結構的減震緩沖層,可進一步提升減震緩沖作用,保護駕駛員安全。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轉向燈組件包括轉向燈和轉向燈控制器,轉向燈與轉向燈控制器電連接。轉向燈控制器內設有為轉向燈提供能量的電源和控制轉向燈啟滅的單片機。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轉向燈包括左轉向燈和右轉向燈。左轉時,轉向燈控制器控制左轉向燈亮,右轉時,轉向燈控制器控制右轉向燈亮。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撐柱為多個,均勻分布于盔體外表面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提供的摩托車的多功能安全頭盔裝置,其結構簡單,受到較小沖擊力后,可由減震緩沖層緩沖抵消,受到較大沖擊力后可以發生旋轉,從而使沖擊力發生偏移和消解,且將轉向燈設置于頭盔上,使轉向燈發出信號時,能夠被后方司機及時發現,減小安全隱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所述摩托車的多功能安全頭盔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所述頭盔裝置邊緣處的部分側面剖視圖。
圖3是圖1中所述盔體外表面的部分示意圖。
圖4是減震緩沖層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5是轉向燈組件的結構框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盔體,2-活動罩,3-轉向燈組件,4-支撐柱,5-滾珠安置孔,6-滾珠,11-減震緩沖層,12-半圓形孔,31-轉向燈,32-轉向燈控制器,111-蜂巢狀氣囊,311-左轉向燈,312-右轉向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得邦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福建得邦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1015910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